霽藍(lán)釉描金花鳥紋長頸瓶(議價)
清代(乾。
高43cm 口徑4.5cm 底徑12cm
圓口,細(xì)長頸,溜肩,腹身圓鼓,通體施霽藍(lán)釉,繪通景式金花松樹紋圖案,底部淺圈足,內(nèi)有青花六字方形篆書款。
長頸瓶歷史拍賣記錄回顧:
拍品年代 拍品名稱 拍賣價值
清雍正 胭脂紅長頸瓶 9200萬
清乾隆 天藍(lán)彩地金彩 2194萬
清乾隆 松綠地粉彩趕珠 1916萬
北宋 官窯粉青釉長頸瓶 1600萬
清 琺瑯彩花鳥紋長頸瓶 1380萬
清雍正 斗彩纒枝番蓮紋長 1074萬
瓶器解析:
陶瓷瓶是陶瓷制成用于盛放液體的容器。唐代越窯青釉瓶、邢窯白釉、工藝精細(xì)、釉色純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窯大量燒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鐵銹花等裝飾的瓶。造型有玉壺春瓶、梅瓶、筋瓶、凈瓶、卷口瓶、盤口瓶、直徑瓶、穿帶瓶、弦紋瓶、瓜棱瓶、橄欖瓶、膽式瓶、葫蘆瓶、雙魚瓶、多管瓶、蟠龍瓶、貫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為獨創(chuàng)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蘆扁瓶、寶月瓶、象耳折方瓶、鵝頸瓶、蒜頭瓶,清代有棒槌瓶、柳葉瓶、鳳尾瓶、燈籠瓶、象腿瓶,雙陸瓶,轉(zhuǎn)心瓶,轉(zhuǎn)頸瓶等形式各異的品種。
早期的瓶多為尖底圓腹細(xì)頸,肩上有供穿繩用的耳或系,顯然是用于垂直方向汲水的工具。典型器物如1971年甘肅隴西出土的一只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的旋紋彩陶尖底瓶。后來瓶逐漸演變?yōu)楦呱砩罡蛊降祝鰧嵱霉ぞ咄庖簿哂辛搜b飾功能。歷朝歷代瓶的造型豐富多樣,如隋唐時的雙龍飲或雙腹并聯(lián)的傳瓶,五代時江浙一帶頗為流行做冥器用的多角瓶,取其諧音“多谷” ,寓意吉詳。兩宋時出現(xiàn)的玉壺春瓶和梅瓶本來是酒具,因其型制瀟灑儁秀,自元以降逐步演變成純裝飾瓷。清代是瓶類發(fā)展的頂峰,此時的瓶其實用價值已漸漸退化而裝飾功能占了主導(dǎo)地位,如天球瓶,橄欖瓶,棒槌瓶,觀音瓶,燈籠瓶,柳葉瓶,膽瓶等。特別是乾隆年間燒制的轉(zhuǎn)心瓶更是被譽(yù)為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