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紅“家和萬事興”瓶
文、圖/記者 金葉
在中國陶瓷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景德鎮(zhèn)以集大成者的姿態(tài),輝煌地體現(xiàn)了中國陶瓷發(fā)展的卓越成就。9月3日至14日在廣州嶺南會展出的“景德鎮(zhèn)當代大師陶瓷藝術精品展”,將迎來一批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熊鋼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與景德鎮(zhèn)眾多的陶瓷藝術家一道,以自己的藝術實踐開拓著21世紀陶瓷藝術新輝煌。
立志去景德鎮(zhèn)展拳腳
今年上半年,一只賣了2個多億的“雞缸杯”攪得收藏圈沸沸揚揚。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歷史悠久的“瓷都”景德鎮(zhèn),有一位能將雞在瓷器上畫得出神入化的國家級大師——熊鋼如。他畫筆下的雞,雅淡詼諧,既富有草根生活的無限趣味,又有著盎然向上的精氣神,似乎比那只天價雞缸杯更接地氣兒,更加切合當代人的情懷。若非如此,景德鎮(zhèn)的人也不會送給熊鋼如一個親切的稱呼:“雄(熊)雞公”。
熊鋼如的老家在江西豐城縣。離他家不遠處,就是陸羽在《茶經(jīng)》中記載的唐代六大名窯之一——洪州窯的古遺址。小時候,熊鋼如經(jīng)常在古窯址玩耍,也常撿拾一些好看的瓷片回家把玩,對瓷藝的愛好也許就在潛移默化中根植在了他幼小的心間。
幼年時,熊鋼如的父母雙雙早逝,小小少年成了孤兒,被迫獨自在這世間艱難求生。課余時間,他打柴捉魚,為自己攢錢讀書。掙扎著上到高中時,熊鋼如有幸碰到一個特好的老師——班主任宋老師,知道他喜歡陶瓷,并且有不錯的繪畫天賦,便積極鼓勵并予以指導。他告訴熊鋼如,洪州窯雖然比景德鎮(zhèn)燒造的歷史更悠久,但用的是火候不高的軟質瓷,景德鎮(zhèn)使用的則是高嶺土的二元配方。若是喜歡陶瓷,一定要去景德鎮(zhèn)才能大展拳腳。在老師的鼓勵下,熊鋼如在1960年考入了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美術系。
在陶瓷學院經(jīng)過四年扎實的基本功訓練之后,熊鋼如于1964年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被分配到了景德鎮(zhèn)雕塑瓷廠,很快便在強手如云的廠里嶄露頭角。24歲那年,他根據(jù)自己做過翻砂工的體驗,創(chuàng)作了一件反映工業(yè)題材的作品《鑄》,在華東地區(qū)美術展中亮相。作品塑造的是一個典型的煉鋼工人的形象,頭戴一頂附有濾色鏡的鴨舌帽,手持勞動工具,炯炯有神的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兩條胳膊上鼓起的肌肉蘊藏著強大的力量。這件作品在美術展上引起極大轟動,后來還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以最熟悉的“雞”入畫
不過,熊鋼如在生產(chǎn)一線沒有待太久的時間,很快就進入了管理層。1986年,他被提拔為江西省陶瓷工業(yè)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主管全江西省陶瓷工業(yè)的技術工作。“在廠里主持工作的時候,我還可以用業(yè)余時間搞搞雕塑,進了公司之后就徹底失去了這個條件。雕塑可以說是陶瓷領域里的‘重工業(yè)’,需要很大的場地,成塊的時間,對原料也有要求……這些條件在公司里都不具備,而我又不想丟掉專業(yè),所以就只有轉型了,從陶瓷雕塑轉到了陶瓷繪畫上來。”熊鋼如堅持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都擠出幾個小時來畫畫。因為在陶瓷學院時就為造型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他對于使用筆墨在宣紙上描畫,并沒有太費周折就找到了感覺。而將筆墨語言轉換成陶瓷語言描繪到瓷器之上,就更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不過,熊鋼如深知在專業(yè)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山水、人物、花鳥幾大門類當中選擇主攻花鳥,并且又在花鳥門類中選擇了自己最有體驗的“雞”來作為主要的描繪對象。“我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對雞的觀察比較深刻。而且‘雞’在民間的意頭很好,和‘吉’諧音,有消災驅鬼的含義。西漢韓嬰在《韓詩外傳》中還賦予了雞‘五德’:文(有冠為文)、武(有距為武)、勇(敢斗為勇)、仁(見食相呼為仁)、信(報時不失為信)。可見,雞是相當具有‘正能量’的動物。”
熊鋼如的繪畫語言獨到,善于用簡潔的塊面構建雄雞的精神抖擻與母雞的溫柔內(nèi)斂!端募敬蠹匪臈l屏上的紅冠金爪、顧盼生輝的雄雞、《世上只有媽媽好》中俯視著小雞而真情流露的母雞,都令人過目難忘。同時,熊鋼如的筆墨又有極強的概括力,以簡取勝,雖然頗有不合法度之處,但難能可貴的是于簡潔中出神入化,充滿筆墨趣味和生活情趣,帶有較強的個人風格,顯示了不傍人門戶的獨特風貌。
熊鋼如
對話
釉色、圖案必須為造型服務
廣州日報:在您看來,陶瓷的造型、釉色和上面的裝飾圖案,哪個最重要?
熊鋼如:中國有一句古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對一件陶瓷器皿來說,造型是“皮”,釉色和圖案是“毛”,這個主次關系是很明顯的,不能本末倒置。陶瓷的釉色也好,裝飾圖案也罷,都必須跟造型協(xié)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形成整體之美。
廣州日報:但現(xiàn)在景德鎮(zhèn)似乎有一個潮流,就是很多“陶瓷大師”變成了“陶瓷畫家”。大家的關注點似乎過多地落在了繪在陶瓷上的畫上面?
熊鋼如:這和我們目前的市場不夠成熟有關系。人們對瓷器好壞的判斷標準不是特別清晰,盲目追求畫面之美,甚至很多時候對于什么樣的畫才算是好畫也不清楚,令一些庸俗之作也大有市場。這種現(xiàn)象又非景德鎮(zhèn)獨有,比如浙江龍泉的青瓷、宜興的茶壺,本身是很高雅脫俗的,現(xiàn)在也有人在上面加各種彩,味道都不對了。我雖然不排斥在陶瓷上做裝飾,但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協(xié)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
但我認為大家也不要過于擔心這件事情,因為實際上業(yè)內(nèi)對瓷器的造型和繪畫必須要“協(xié)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這一點,已經(jīng)有足夠清晰的認識。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現(xiàn)在有兩大專業(yè):一是陶瓷設計,主要以造型為主;一個是陶藝,是以陶瓷裝飾為主。也就是說我們的學院教育,是將造型設計和裝飾設計作為專門的學科來對待的,沒有厚此薄彼。而且學院里還會經(jīng)常辦一些學習班,對一些常年從事拉坯的工匠進行藝術訓練,讓他們也開始意識到,簡單的陶瓷造型里面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深邃的美感空間,讓他們逐漸學會帶著藝術的眼光去工作,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完全靠傳承甚至是本能在做。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景德鎮(zhèn)陶瓷造型的水準。
廣州日報:我在采訪中也接觸到一種言論,他們認為陶瓷上就不該畫畫,應該像宋瓷那樣,以器型和釉色取勝,這樣才純粹、簡潔,才是中國瓷器的最高境界。
熊鋼如:這種觀點又有些極端了?疾熘袊沾傻陌l(fā)展史,繪畫和陶瓷一直都是緊密結合的。七八千年前我們就有了彩陶,老祖宗已經(jīng)開始在陶瓷上進行各種裝飾,這是我們瓷器傳統(tǒng)的一部分。宋朝的瓷器雖然更強調(diào)器型美,以純色釉為主,但其實當時的刻花技術也有繪畫的內(nèi)容。純色釉的瓷器自有其迷人之處,但不能因此否定彩繪陶瓷的價值和意義,否則還談什么百花齊放?
實用陶瓷藝術化
要符合基本規(guī)律
廣州日報:您特別擅長在瓷器上畫雞,筆下的雞神氣活現(xiàn)、威風八面,不禁讓人想起最近風頭無限的雞缸杯,您認為那上面的雞畫得怎么樣?
熊鋼如:我覺得雞缸杯可能更加重要的是它的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畢竟那個年代此類的陶瓷作品,存世量不多,具有一定稀缺性,今天的人們可以依托這個小小的杯子,對當年的陶瓷工藝技術發(fā)展情況有所了解。
就杯子上面的那幅畫而言,雖然我認為水平比較一般,但它畢竟代表了當時的繪畫風貌。
廣州日報:您怎么看待陶瓷的實用性和藝術性之間的關系?
熊鋼如:我們現(xiàn)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看到的傳世瓷器,就既是實用器,又是經(jīng)典的藝術品。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得非常完美,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現(xiàn)在的陶瓷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實用陶瓷;一是陳設藝術陶瓷。但現(xiàn)在又有人提出一個口號,叫“實用陶瓷藝術化,藝術陶瓷實用化”,有點像是“跨界”藝術。讓實用陶瓷變得藝術起來,我認為不是不可以,但要符合一些基本的規(guī)律。一個瓷碗,造型可以極盡美感,但首先你得能做出來,得符合工藝生產(chǎn)的標準;其次是造型不是想怎么美就怎么美,還要能實現(xiàn)基本的功能性。
我們景德鎮(zhèn)現(xiàn)在有一種琺瑯瓷,在茶具上做一些捏花雕塑,非常漂亮,展示效果也不錯。但是,作為實用茶具,我認為它是非常失敗的。因為不好清洗,一碰就壞,唯一適合它的命運就是永遠待在陳列柜里。但有意思的是,這樣的產(chǎn)品,市場反應特別好,國內(nèi)外的銷售情況都不錯。雖然有市場需求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我堅持認為實用器具一定要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且要以實用性為主。
大家簡介
熊鋼如,1941年2月生,江西豐城人,1964年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美術系,1988年被評為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1999年被評為研究員。他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