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敏(1942年) 福建晉江池店潘湖人。民國31年農歷8月生。德化瓷壇著名陶瓷裝飾藝術家,造型設計工藝家。工藝美術師。省第二屆藝代會代表。歷任德化第二瓷廠彩畫車間主任,技術科科長兼設計室主任等。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泉州市文化藝術聯合會會員、美術協會會員,德化縣陶瓷文化研究會理事、書畫美術攝影協會副會長。
瓷畫家黃聰敏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畫表現手法在陶瓷美術中成為主要的裝飾形式之一。在利用中國畫進行陶瓷裝飾時,有的人往往忽視了中國畫技藝和陶瓷工藝的性能應有的發(fā)揮,而失去了陶瓷裝飾自身固有的個性,制約了陶瓷美術的發(fā)展。因此,弱化中國畫傳統的筆墨個性,強化現代圖式個性的視覺形式,在不受國畫山水皺法等程式的束縛,潑墨彩繪是最能在瓷上特性產生的肌理和墨韻效果和營造出一幅幅有生命、有意境、有韻味以及不失民族性的山水畫的彩繪手法。
山水畫不是對自然界的模仿,是發(fā)自內心的產物;不是眼中的山水畫,而是心中的山水畫。要把自身豐富的情緒與人生的感受移注到表現對象上,達到情景交融,賦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和生命。因此,被人格化了的山水,是對物象加工提煉、集中概括的結果,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與個性。作品《江南印象》《江南小鎮(zhèn)》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在局部的境域里表達了高遠峻峭、平遠遼闊、深遠寂靜和氣勢磅礴的詩情畫意。
江南印象
江南小鎮(zhèn)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藝術感染人的最本質的地方是形式后面的“情”。中國畫講寫意,講究的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情”也罷、“意”也罷,講的都是主觀感覺、思想品格、藝術修養(yǎng)以及智慧、才情的融合。觸景生情,筆隨心意,山水的構圖造型不受客觀景象的制約。古人云: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寫意,為求神韻,可棄常法,但有常理。作陶瓷山水畫時要法無定法,筆非常筆,不似真山真水,卻勝似真山真水。其作畫之隨意性是心、性、情的結合。正如老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山,其性情近乎山的仁厚;樂水,其機敏通乎水的智慧。熟能生巧,運用自身的悟性和感知能力,對客觀對象進行聯想,進而使之化為可視的藝術形象,并運用潑墨這一巧妙的技法來表現,這就是靈感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的作用。
山水橄欖瓶
山高水長
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潘天壽先生說過:“無靈感即無創(chuàng)造,無技巧即無繪畫,故靈感為繪畫之靈魂,技巧為繪畫之父母。”作潑墨山水瓷畫,沒有先入為主的造型模式。山無定勢,水無成法。在隨意造型中去找靈活的隨機性和偶然性。要依靠靈感的火花,照亮了心中的形象;并運用特殊的技巧將這形象發(fā)揮到盡善盡美的境界。正如作品,《山水橄欖瓶》《山高水長》就是靈感的創(chuàng)造,在長長的瓷瓶上滿滿的構圖,卻顯示出奇的簡練;起伏的山勢,黑白,灰綠結構分明;疊嶂層巒巧妙地裝飾長長的瓷瓶,使之具象的形有著抽象的旋律。(特稿部記者黃建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