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一提起中國,同時想到的就是“陶瓷”(China一詞雙義), 陶瓷藝術(shù)其實是中華文化的一個代表性符號。中國是陶瓷的故鄉(xiāng),在彩陶時代,祖先就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出美妙絕倫的陶藝作品,半坡、馬家窯、馬廠等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不少是超越了實用意義,具有純粹的審美價值。這門源自中國的藝術(shù),由先古迄今,傳承不斷,魏晉的青瓷,唐的南青北白,宋的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元的青花釉里紅,明清的彩瓷,一直是世人追捧的美器。千百年前,西方皇帝的餐桌上就出現(xiàn)了中國人燒制的餐具。
對于愛好收藏陶瓷的新手來說,現(xiàn)在下手收藏一些古陶仍是好時機,因為陶藝品價格近年雖有上升,但升幅不大,價位仍較低,作為收藏生涯的開始,是一個很好的練手機會。
不少同好經(jīng)常探討:如何鑒定和判斷陶藝作品的價值?誰都不是天生就知道,但看得多、玩得久之后,就能摸到一些門徑?匆患沾勺髌,一般要考慮五個方面:造型、紋飾、胎釉彩、燒造工藝、款識。
這五個方面不能盲人摸象,抓住一點不及其余,那一定會犯錯。五方面因素要綜合起來看,才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也就是說,判斷真仿不能偏頗于任何一個方面,不能說根據(jù)一個方面,就來斷定這個東西的真?zhèn),或者是它的年代?/p>
首先拿造型說,各個時代都會有自己的特點,而且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就這個時代有,別的時代沒有。比如明嘉靖皇帝信道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道君。這個時候,瓷器不管是造型還是圖案紋飾,都出現(xiàn)了大量與道教有關(guān)的題材,還出現(xiàn)了大量的葫蘆瓶,而葫蘆的造型與道教是有關(guān)系的。
其次看紋飾。還以明嘉靖年間為例,出現(xiàn)過不少與道教有關(guān)的紋飾,比如八卦、云鶴。這一時期還出現(xiàn)一些把松樹樹干盤成一個“福”字的。像這種東西,其他朝代就幾乎見不著,是這個時代特有的東西。
再次看胎釉彩。釉彩與時代也有關(guān)系,現(xiàn)在搞仿古的有些彩就配不出來。比如成化斗彩當(dāng)中,有一種叫“差紫”,這種彩到今天為止也是仿不出來的。為什么?因為它本身就是當(dāng)時燒壞后才出現(xiàn)的一種色瓷。故宮的老專家孫瀛洲曾總結(jié)過一個口訣:“鮮紅淡抹綠閃黃,差紫濃厚確無光”,說的就是成化斗彩。
最后看款識。明清官窯瓷器,從永樂年間開始有款。雖然洪武二年設(shè)了官窯,但是洪武的官窯瓷器沒有一件帶款的,所以如果見到寫“大明洪武年制”或者“大明洪武年造”這種款的瓷器,那肯定是仿品,這就是一個規(guī)律,F(xiàn)在見到的永樂瓷器,雖然開始寫款,但是寫款的并不是很多,而且它只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沒有楷體的,也沒有“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款,所以如果見到有瓷器上寫“大明永樂年制”六字,你可以大膽地判定,它就是一件仿品。再比如說成化的,它都是寫“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沒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另外,款識的字體也有它的特點。比如,宣德官窯瓷器年款很有特點,有人編成了打油詩:“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陽陰。橫豎花四雙單無,晉唐小楷最出群”。琢磨一下,這不就是辨識的依據(jù)嗎?
陶瓷收藏,貴在“文火慢工”,既講心態(tài)平和,又講持之以恒。堅持多年,必有收獲。
收藏中國古代傳下來的陶瓷藝術(shù)品,下手之前,可以多讀一些權(quán)威專家的論著,專家學(xué)者研究多年所得成果,對于新入門者有很大幫助。如孫瀛洲先生的有關(guān)著作《談哥汝二窯》、《成化官窯彩瓷的鑒定》、《我對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瓷器辨?zhèn)闻e例》,以及《孫瀛洲先生捐獻(xiàn)陶瓷展》、《孫瀛洲先生捐獻(xiàn)陶瓷選》;葉佩蘭《元代瓷器》、《古陶瓷鑒賞與收藏》;趙青云古陶瓷論文集,趙青云論鈞瓷、汝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