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繪畫藝術是集立體與視覺、觸覺、光感、色感渾然一體,天工地造,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和諧,形式上的完滿,以其獨具匠心的表現(xiàn)形式,富有魅力的物質材料,變化莫測的工藝手段,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藝術面貌和風韻,別具一格而自立于畫壇。瓷畫表層有釉的滋潤和光澤,有含蓄深邃、變化多樣的肌理美、色釉美、色料美,有“類玉、類銀、類冰雪”的膚質美感。
瓷畫不僅厚載的是畫,而且包含諸多方面的因素。當一件精美的畫作擺在你面前時,從泥到坯的始條理,至成瓷成畫的終條理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制作工藝比較繁復。任何一個畫種都有自己的工藝材料和工藝手段,工藝性強弱尺度的長短掌握在什么極限之內才算夠格,肯定沒有一個標準。中國畫在宣紙上渲染墨色;油畫在畫布上涂繪油彩;版畫用刻刀在板材上刻制,都有各自的風貌,不能相互替代。宣紙上染墨染色濃淡的輕重,滲化的范圍到什么程度比較好掌握,而瓷釉彩則要經過高溫窯變產生濃淡變化,互相浸潤而形成多種色彩。瓷畫材料和其他畫種不同之處在于“器上諸色必出火而宣”,“瓷器固須精造,陶成全賴火候”,要最后經過“火”的洗禮而誕生。瓷畫藝術是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達意境和塑造形象的,具備表象與內涵統(tǒng)一的形式美。由于其藝術材質的特殊、工藝的變化、手法多樣,所創(chuàng)造的形象應該追求有別于純繪畫藝術。作為一個瓷畫藝術家同時又要兼及工藝家,在把握瓷藝特殊的工藝過程中在合目的又合規(guī)律性的同時,發(fā)揮在有限的“形式”中創(chuàng)造無限藝術境界的特長,找到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的獨特角度,是十分重要的。這種以瓷藝手段為表現(xiàn)語言的工藝美術是繪畫與工藝兩者結合的藝術。因材料、制作等方面的特異性,應當主要采取和繪畫不同的工藝手法、手段。如堆雕、浮雕、刻劃等立體效果;窯變花釉、銅紅釉、釉里紅、結晶釉等瑰麗斑駁的效果;大紅釉、天藍釉、黃色釉、綠色釉等鮮艷的色彩效果,色釉與色釉之間的重新組合等。
瓷畫受到諸如工藝制作、材料等方面諸多的局限制約,這種制約有時為藝人的發(fā)揮想象和突破已有的束縛提供了可能。例如窯變花釉用厚到什么程度,在窯里的什么位置燒造效果好是一種制約性的規(guī)則。利用花釉的特別效果,燒造出一種自然“天工”的奇景,由聽任的窯變偶然性到人工可能控制設定的“人巧”,是一種突破束縛的過程。瓷藝家只有熟悉和掌握這些局限、制約、揚長避短,才能發(fā)揮特有的靈感,從而在創(chuàng)作天地中自由馳騁。
瓷畫藝術是畫和其它繪畫一樣,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都必須按照美的規(guī)律,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去創(chuàng)造。要反映生活、以情動人、以美動人,具備像詩一樣的意境美。瓷畫的材質和工藝效果本身就有創(chuàng)造詩一般意境的優(yōu)越條件。如姹紫嫣紅、五顏六色的高溫窯變花釉;幽靜雅致、沉靜安定的青花,渾厚壯麗、鮮紅奪目的釉里紅;色彩瑰麗、五彩繽紛的高溫顏色釉;嬌嫩艷麗、淡雅柔和的粉彩等。
瓷畫藝術的意境、格調的高低與詩意的產生,取決于藝術家的人品、修養(yǎng)、技巧以及對生活的獨特觀察角度和表達方式。技術與藝術這兩個層面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孤立的技術是沒有價值的,藝術是目的,技術是手段,技術是藝術的保證。瓷藝重工藝技術,重工藝材料,但不等于賣弄工藝技術,炫耀工藝材料,成為“雕梁畫棟,窮極精巧”的奴役。工藝技術的繁與簡、難與易、限與放、貴與*不是藝術價值的決定條件,關鍵是藝術效果,藝與技的完美融合,和諧如一。瓷上繪畫,顧名思義它既是繪畫又是以瓷為媒的重要物質材料的工藝美術,繪畫的因素和材料的特性的兩重性,決定了瓷畫與其它畫種的差別,從而打破現(xiàn)實物象的紋飾,一種對于“藝術自由”的無法至法貴在創(chuàng)新的嶄新的藝術形式。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現(xiàn)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瓷材料的質地不僅有自身的審美價值,而且對瓷畫藝術也有著一定的美學意義。在掌握審美心理的辯證法則的同時,根據設計需要搭配使用那種底色質地適宜都要細心推敲。瓷畫里的白釉、黃釉、紅釉、藍釉、綠釉以及多種顏色釉錯落的底色對主體畫面形象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美學意義。例如用藍色的青花為顏料在白釉底上、黃釉底上、紅釉底上繪畫,視覺感受都不一樣。釉里紅畫梅竹、榕樹、壽桃等,窯變花釉用在藝術形象的多個部位所產生的特異效果,在色彩斑駁的窯變釉彩上繪畫;有光色釉與無光色釉開光裝飾,粉彩雪景的堆厚工藝;刻劃紋樣等。藍色、紅色、黑色的荷花,鱖魚、金魚畫在黃色、紅色及黑色的色地上等多種有別于社會現(xiàn)象,自然景色的裝飾性工藝描摹,竟而少一些“再現(xiàn)”自然的真實,多一些“表現(xiàn)”藝術家心靈中美的情懷和意念。
瓷畫藝術的繪畫手段十分講究以線為主的造型裝飾,是瓷畫外觀的最大特點之一。有古彩的硬線和粉彩的軟線,釉里紅暈散的線,有刻劃出的凹線與凸線;隱線與明線、青花自由的線等。瓷藝造型各異,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直形的造型的勁健、豪放、修長;曲線形的造型柔軟、圓潤、溫馨;方形的造型則挺拔、剛健、洗練。圓方造型充分體現(xiàn)傳統(tǒng)藝術追求的“天圓地方”的圓滿方正的中和之美。畫面的構圖要強調“刪拔大要,凝想形物”的藝術提煉,刪去過于繁瑣的場景,而集中提取最主要的東西,不易布景迫塞,充分體現(xiàn)瓷器玉的美感、質感。
每當瓷畫藝術在用材、制器、作胎、花色創(chuàng)造,諸藝結合,狀物寫形等方面取得成就時,定會帶來工藝性變革和發(fā)展。新世紀新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材料和新技術。材料應用、工藝手段表現(xiàn)手法等都應隨時代發(fā)展而創(chuàng)新。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藝的出現(xiàn),豐富了藝術語言。在追求工藝性、裝飾性的同時,豐富了藝術語言。在本來就具備有眾多天造地設的色釉品種基礎上,新的高溫色釉如銅綠釉,各種顏色的結晶釉、太紅釉、亞光釉、無光釉、美人醉及多色彩的窯變花釉等琳瑯滿目的色妍質美色釉品種的不斷出現(xiàn),進一步拓展了設計繪畫用釉的寬度、范圍。給瓷藝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繪畫和工藝的鴻溝正在縮小,瓷上的各種彩飾工藝技法綜合架接,如坯上與釉上,青花與高溫色釉,粉彩與青花,高溫窯變色釉與粉彩、青花,青花釉里紅與粉彩等,將高溫色釉的厚實濃艷與低溫彩色料的工致秀麗交相錯落,這種技藝多種綜合元素的不斷變革,豐富了表現(xiàn)手段,提高了瓷畫詩的藝術語言。在立足于傳統(tǒng)的基礎上的革新和對新工藝新技法的探索與講究,是瓷畫藝術發(fā)展的時代要求。例如現(xiàn)代液化氣梭式窯、先進的烤花爐的引進,給燒窯、燒爐帶來了革命。過去只能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各種色彩的結晶釉現(xiàn)在也可在還原焰燒成。
瓷藝所蘊含的獨具匠心的工藝設計;鳶飛魚躍的詩畫意境;婀娜多姿的形體造型;冰肌玉骨的材質膚色。聚諸工而制器,萃眾美于一身,是其它兄弟藝術門類所不具備的,其所擁有的特殊材料、特殊技法、風格和精神,使它能卓然自立,成為崢嶸于畫壇的專門藝術,才迎來了文理隆盛,千文萬華之勝景。因此,近年來各地的美術家都在瓷畫上進行探索,研究中取得可喜的進展,能夠把各種不同形式的美和諧地統(tǒng)一在自己的懷抱中。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與現(xiàn)代科學藝術、現(xiàn)代工藝,現(xiàn)代材料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神理流于兩間,天地供其一目”的工巧材美的瓷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