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延續(xù)了2010年以來的火爆態(tài)勢,除了各種古代近代名家字畫外,明清瓷器和古玩雜項等藝術品更是備受市場追捧,天價藏品層出不窮。但進入秋季以來,由于受宏觀經(jīng)濟調(diào)控影響,2011年秋拍行情已漸現(xiàn)疲態(tài),各大拍賣公司的成交額和成交率都明顯下降,藝術品市場拐點顯現(xiàn)。
明清瓷器創(chuàng)天價,白玉翡翠亦精彩
在藝術品市場上,明清官窯瓷器、掐絲琺瑯藝術歷來是僅次于中國字畫的大項,上拍數(shù)量多、品類廣、成交總額高。今年春拍,瓷器拍品延續(xù)著宮廷路線,在春拍中多以專場的形式出現(xiàn),并以其品質(zhì)和“皇家氣息”備受藏家青睞。
在保利春拍中,三件“皇家氣息”的拍品成交額高達1.67億元,其中“清乾隆御制寶石藍地洋彩蓮花如意萬代尊”拍出了7015萬元的高價。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四場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成交總額高達8.3億港元,一對“清乾隆御制鎏金銅胎掐絲琺瑯"春壽"寶盒”以5106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下掐絲琺瑯器皿世界拍賣紀錄;一尊“南宋青白釉觀音菩薩坐像”以2530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下青白釉瓷世界拍賣紀錄;另一件“清乾隆藍地琺瑯彩雙龍蓮紋盌/藍料雙方框四字楷書款”以6002萬港元成交。
在10月香港蘇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二”秋拍中,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竟以1.6866億港元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成為唯一躋身億元榜的明代瓷器,另一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也以9026萬港元的高價成交。
白玉和翡翠在今年春秋兩季拍賣中同樣也有不俗表現(xiàn)。在北京保利秋拍古董珍玩夜場中,清乾隆六十年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以1.61億元成交,刷新御制玉璽和白玉拍賣世界紀錄;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白玉御制文慎德堂寶交龍鈕寶璽”以9085萬元成交。此外,保利珠寶專場也有4件拍品過千萬,均是罕見的翡翠制品;而北京藝融秋拍翡翠珠寶專場更是成績不俗,總成交額達4.71億元,其中一件大可盈握的“帝王色”玻璃種滿翠綠色大方牌以1.03億元的天價成交,創(chuàng)下了單件翡翠拍賣價最高紀錄;在嘉德秋拍中,一件石卿“赤壁夜游”壽山田黃石擺件則以2012萬元的佳績創(chuàng)下田黃石拍賣最高紀錄。
點評:今年秋拍瓷器、玉器行情已明顯不如春拍火爆,市場已逐漸恢復理性。這兩年來,明清瓷器、白玉翡翠價格呈幾何級數(shù)飛漲,讓部分投資者望而生畏。
宮廷用品成熱點,古琴、紫砂受青睞
這幾年來,宮廷御用制品一直是藝術品拍賣熱點中的熱點。在北京保利的乾隆巴洛克專場,僅上拍了3件拍品,成交額卻高達1.7億元,其中清宮鐘表的登峰造極之作“清乾隆銅鎏金轉(zhuǎn)花轉(zhuǎn)水法大吉葫蘆鐘”以7820萬元的成交價創(chuàng)造了中國宮廷鐘表拍賣世界紀錄;而嘉德秋拍“姚黃魏紫明清古典家具”專場成交總額也達到2.3億元,其中一件“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蓮慶壽紋寶座”以5750萬元的價格摘得本場桂冠,另一件清宮御用紫檀家具珍品“紫檀龍紋御案”以5520萬元易主。
今年春拍最具影響力的雜項拍品當數(shù)王世襄舊藏的唐琴“大圣遺音”。此琴在2003年曾出現(xiàn)在中國嘉德秋拍中,當時成交價僅為891萬元,而這次在嘉德春拍中又以1.15億元的天價易手,不到10年,漲幅竟高達10余倍;而北京華辰春拍中的“宋元仲尼式虎嘯琴”和“元仲尼式朱致遠琴”也分別以6555萬元和2415萬元的高價成交,古琴歷來存世稀少,其中很大一部分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館,民間流傳很少,成為收藏者追求的奇珍異寶,今年古琴能拍出如此高價也就不難理解了。
紫砂器也是近年來的拍場熱點,今年春拍,中國嘉德共推出了三個紫砂拍賣專場,最終以超過1.4億元的總成交額收官,其中一件由顧景舟、韓美林合作的“提梁盤壺”創(chuàng)下1150萬元紀錄。這是繼2010年春拍創(chuàng)下1232萬元紀錄以來,紫砂大師顧景舟作品再破千萬元高價;北京匡時在今年秋拍設了近現(xiàn)代及當代紫砂兩個拍賣專場,其中何道洪先生的紫砂作品成為該專場的最大亮點。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先生所作大涵壺與三色松竹梅提梁壺分別以782萬元和770.5萬元成交,不僅奪得本專場的冠亞軍,而且還打破了何先生先前作品的拍賣紀錄。本場季軍為顧景舟先生的茄段壺,以747.5萬元成交。
點評:在目前的拍賣市場里,藝術品投資者和投資機構越來越多,他們要做的,首先是風險控制。在鑒定技術不成熟和鑒定體系混亂的當下,人們必定要選擇來源可靠的拍品作為購買對象。而宮廷御用制品、王世襄舊藏古琴、顧景舟和何道洪的紫砂壺恰恰就具備了這種可靠性。因此,這類品牌效應好的藝術品自然能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其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就不足為奇了。
古籍善本價值高,拍賣場上風光好
古籍善本存世少、檔次高、保管難,升值快,有些早期的宋版書早已成了孤品,故多年來一直受到投資收藏者的關注,其拍賣價格也逐年提高。
在今年江蘇拍賣總行的春季拍賣會上,1函2冊黃麻紙線裝的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五上、卷九十七),兩冊加起來不過80頁,卻以111萬元的高價成交;在5月下旬中國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專場中,一套元抄本《兩漢策要十二卷》,共計16冊,從900萬元高價起拍,經(jīng)過近70次激烈競價,最終成交價竟高達4830萬元,并一舉創(chuàng)出中國古籍拍賣世界紀錄。在杭州西泠印社春拍中,一件宋刊本《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傳句讀直解》又拍出了575萬元的高價,另一件由清代乾嘉時期著名藏書家、?睂W家、版本目錄家黃丕烈題跋的《國語》(2冊)也拍出了460萬元,該價格雖然離預期的價位尚有距離,但仍然創(chuàng)造了“黃跋”拍賣的歷史紀錄,同時也刷新了清刻本單件成交的最高紀錄。
中國嘉德秋拍“季羨林先生藏書拍賣專場”為今年的古籍善本行情書寫了精彩的一頁,該專場共上拍季先生藏書104種,總成交額達1620.7萬元,成交率高達98%,為古籍拍賣中所罕見,其中董誥等輯的《全唐文一千卷目錄三卷》清嘉慶十九年內(nèi)府刻本以494.5萬元拔得頭籌,宋濂等書《明五賢墨寶》明寫本也拍出了402.5萬元。名人手稿及書札也表現(xiàn)不俗,周作人撰書《秉燭后談》手稿以345萬元的高價成交;在保利秋拍中,王國維著《詞錄》手稿同樣又以345萬元成交。
點評:古籍善本的可靠性和品牌效應在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價值日益顯現(xiàn),其價格與日俱增。至今還未見過一本堪稱善本的古籍珍品在買進之后下跌的,因此將古籍善本比喻為藝術品市場的“藍籌股”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古籍善本所包含的文獻和文物價值難以估量,再加上資源稀缺而收藏隊伍的逐年擴大,物以稀為貴的收藏原則必定會促使古籍善本價格進一步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