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牡丹圖頸膽套瓶
元/明初十四世紀 紅釉刻龍紋連蓋梨式執(zhí)壺
清乾隆 金彩仿古銅浮雕螭龍圖雙耳蓋壺一對“大清乾隆年款”
單色釉瓷器是否因鑒定難度高而使藏家望而卻步?單色釉瓷器的價格是否被低估?海外藏家早年的單色釉收藏為何規(guī)模如此巨大?當今市場上哪些顏色的釉色更具收藏潛力?
陳子裳
清三代彩繪瓷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相比較而言,清三代官窯單色釉瓷與彩繪瓷之間存在較大的價格差距——雖然與幾年前相比價格也有較大提升。
論及單色釉瓷的行情,部分專家在接受《藝術評論》采訪時認為單色釉瓷存在價值被嚴重低估的現(xiàn)象。但由于國內藏家的欣賞品位、眼光不高,專業(yè)展覽推動不夠,鑒定相對較難,流傳有序的藏品較少,缺乏炒作空間等原因,現(xiàn)在面對單色釉,藏家必須獨具慧眼。
目前單色釉的國際市場好于國內市場,主要是由于國外藏家很早以前就認可這一瓷器種類,而佳士得的兩個單色釉專場都是以國外藏家為主。國內比較多的是喜歡明清青花和五彩粉彩等,從長遠走勢來看,單色釉瓷器的市場應該會慢慢被收藏家發(fā)掘。
單色釉價值不低于彩瓷
單色釉在中國陶瓷史中既有悠遠的歷史,也有豐富的樣式,是極為重要璀璨的一個品類。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古陶瓷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徐霽明認為,單色釉瓷的燒制技術難度非常高。除了要達到預定的燒制溫度,還需要提供嚴格的燒成氣氛條件和適當?shù)谋貢r間。有些工藝技術至今尚不能揭示明了,更何況在整體科學技術相對落后的過去能燒制出它來,因此這類單色釉瓷明顯具有稀缺性。
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部主任陸明華告訴《藝術評論》,明清的單色釉瓷器不少,一般的單一顏色的釉都是單色釉,這類東西比較多,但一些重要歷史時期的單色釉作品比較稀缺,有些是工藝品種比較少,有些是流傳比較少,或者是市場上這種造型比較少。器形方面,大的東西就比較難得。上博有個雍正的青釉龍紋缸,器形非常大也不變形,估計是宮廷使用的,流傳下來也很少,器物上的龍紋有點堆塑,很精美,應該是用作宮廷內廳堂中放畫卷、宣紙等文房類。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彩瓷價格炒起來了,單色釉瓷器感覺好像往下走了,其實基本價值是很高的,不應該低于彩瓷。”陸明華認為,因為彩瓷很多是二次燒的,一次燒成之后加彩,低溫燒的時候又可以彌補本身的缺陷,而單色釉是無法彌補的,一次燒成就燒成了,所以成品率比較低,價值應該是很高的。
拍賣場里很多高價格都出現(xiàn)在彩瓷上,所以給藏家的感覺好像彩瓷價格會更高,其實未必,也要看什么器物。另外也緣于收藏觀念不同,喜歡熱鬧的人一般喜歡收藏彩瓷,安靜的人可能更喜歡單色釉的韻味,所以市場走向是一個方面,而人的審美觀念也是不同的。 國內藏家眼光不及國外
佳士得北京古代藝術(瓷器)業(yè)務代表裴朝暉先生對《藝術評論》說:“國內藏家的欣賞品位和眼光普遍不及國外藏家,像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 Baur 1865-1951)他收藏的662件中國瓷器已成為世界聞名的一個系列。這些精選而來的藝術精品在1968-1974年被分為四冊著錄于《The Baur Collection》一書。 本套書僅限量一千冊,一版一印,印制精美,且每冊都帶有限量版編號,極為難得。瑞典工業(yè)家卡爾.坎普先生(Johan Carl Kempe,1884-1967年)收藏白釉瓷器,是歷史最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同時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英國牛津大學考古和藝術史研究室主任霍爾、美國私人收藏家高登伉儷都是聞名的官窯單色釉瓷器收藏家”。
裴朝暉同時認為,單色釉瓷器的專業(yè)展覽國內明顯推動不夠,曾任香港收藏家組織“敏求精舍”主席的葉義先生早在1977年8月2日—10月4日,就與譚志成合作策劃“明清一色釉瓷展覽”并同時出版《明清一色釉瓷》畫冊,在文物界掀起收藏、研究中國“一色釉瓷器”熱潮。而國內只有上海博物館2005年舉辦過“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主題展覽并出版畫冊。
青釉瓷最受青睞
徐霽明認為,單色釉瓷因為少了彩繪,就對瓷器整體美感表現(xiàn)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燒制工藝上就需要特別留意釉面質量和光澤質感、素胎表面刻、劃、貼塑等裝飾,甚至影響到器形式樣和大小。而彩繪瓷則注重紋飾的線條、色彩和布局,注重憑借畫面?zhèn)鬟_美感,因而彩繪瓷往往能反映出繪飾者的藝術功底和審美品格?傮w上看,不論是彩繪瓷還是單色釉,燒制工藝技術水平對美感表現(xiàn)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燒制工藝難度評價也是挖掘各種單色釉收藏潛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從當今市場交易情況顯示,制瓷工藝技術難度評價并沒有影響到單色釉的價格。不同收藏群體對陶瓷文化內涵理解上存在深度差異。表現(xiàn)為對陶瓷歷史發(fā)展過程,尤其是這一過程中具有哪些燦爛輝煌的創(chuàng)造價值模糊不清;不同文化背景下價值取向的變化對收藏目的和作用,顯示出收藏與投資被復合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這樣必然產生急功近利的態(tài)度,繼而又施加于市場,即如今天所見。徐霽明覺得“真實價值回歸終究是必然的”。
當今市場上哪些顏色的釉色更具有收藏潛力?
佳士得的裴朝暉先生告訴記者,單色釉瓷器價格以青釉瓷成交價最高,甜白、紅釉為上,黑釉最低。“因為鑒定相對較難,流傳有序的藏品較少,目前缺乏炒作空間。”
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部主任陸明華研究員告訴《藝術評論》,人的審美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對市場產生導向。即便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也是根據(jù)自己喜好,燒制不同顏色的瓷器。
受燒制工藝難度的影響,像仿汝窯仿哥窯燒造難度就很大;溫度比較低的陶瓷就容易燒,高溫的就難燒;釉料中用銅著色燒制銅紅釉難度就高,因為銅在高溫下容易燒掉,影響了發(fā)色,燒得好,難度就大,所以祭紅、郎窯紅、豇豆紅就是工藝難度高的單色釉瓷。而霽青藍是用比較穩(wěn)定的氧化鈷著色,跟青花的料是差不多的,相對就比較容易燒。天青釉也不是很容易燒,雖然有些也加了鈷料,會比較穩(wěn)定,但天藍釉真正燒好的也不太多。同樣,器形特別的和體積大的也比較難制作難燒成。
無錫文物公司主管瓷器的副總經理陶冶表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單色釉瓷器具有收藏潛力。之后的單色釉瓷器品種也少,那三朝品種多,東西精,價格就好。但總體還是不如青花和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