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庫中國訊 自明代以來,紫砂壺已陪伴著華夏子孫走過了五個世紀。歷史中自然形成的紫砂壺定價、交易體系,在紫砂壺市場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正經(jīng)受著考驗。制定一個可行的、明晰的價格標準,成為紫砂壺市場的當務之急。
紫砂壺收藏家沈奇石教授,對傳統(tǒng)紫砂壺交易方式的弊病有著切身的體會。對于傳統(tǒng)模式“隨意性太強,價格混亂”的現(xiàn)象,沈教授如此解釋:“泥料不同,器型不同,制作者的工藝不同,都會造成紫砂壺價格的變化,如果沒有一個考慮全面的標準,全憑賣家或制作者隨意開價,價格混亂不可避免。”對此,他提出了一個簡單合理的辦法:紫砂壺按容積大小定價。
紫砂壺之所以讓人喜歡,不僅僅因為她是茶壺。
圖:魚躍宜興紫砂茶壺
從根本的意義上講,紫砂壺像書畫一樣,是很個性化的藝術品。所有做壺的人,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在創(chuàng)造一個藝術的生命,在藝術的生命中包容著自己的一切。
當我們談論大師壺時,首先我們敬佩的是大師把自己的生命融進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壺中。一把“恩泉”壺,壺鈕像一顆水滴,壺身則是比壺鈕大無數(shù)倍的水滴,壺蓋鐫刻著一圈螺旋紋,就像滴水濺起的漣漪。這把壺寓意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大師創(chuàng)作這一作品的目的,就是為了向對自己事業(yè)有幫助的人表達深深的謝意。
當我們說一個人壺做得好的時候,是我們看到了他把自己認識的美,用壺的造型、壺的色彩展示了出來。而我們只把紫砂壺當茶具看的時候,也許只要使用方便就足夠了。沈教授認為,精美的壺一定需要文化底蘊深以及對藝術有靈性的人才能做出來。而這樣的壺之所以是好壺,是因為可以從壺的身上看到做壺人的審美格調。從這個意義上講,紫砂壺絕不僅僅只是用來喝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