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藏家王慶松展示收藏的酒瓶
四川新聞網(wǎng)成都8月24日訊 “寶塔、古亭、李白像,鍍金的、包銅的、陶瓷的、玻璃的、木的竹的......造型千姿百態(tài),顏色各色俱全、琳瑯滿目。”看到這些,千萬別以為自己來到了藝術品的展示世界,其實它們都是酒瓶,而收藏這些酒瓶的正是把個人酒器具收藏與四川酒文化、旅游業(yè)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的第一人,更是給省長寫信、建議成立四川省酒文化博物館的先行者——王慶松。
在距成都40公里的雙流縣永安鎮(zhèn),有條緊鄰水庫200米長20米寬的小街。每到夜晚,幾十萬只燕子,或在空中盤旋,或在電線上站立,密密麻麻,形成一道天下奇觀,無不讓人感嘆!
走進位于成都市永安鎮(zhèn)燕子街上的中外酒器博物館,幾百坪大小的館內上下散發(fā)出陣陣酒香之味,準確地說,是酒瓶的味道。鍍金的、包銅的、陶瓷的、玻璃的、木的、竹的,大到裝十多斤,小到一兩,或是分門別類,或是隨意搭配,在目不暇接之后,王慶松告訴記者,目前館內有藏品2萬余件,酒具500余套,書籍、雜志、宣傳冊2000余本,品種多,內容豐富,在四川唯此一家。
用王慶松的話說,收藏酒瓶的人必定也對酒本身有著深厚的情感,“品”的感覺會在酒與酒瓶之間自然流露。王慶松的酒瓶收藏由來的有些偶然,起初只是幫別人收藏,后來興趣便轉移到自己身上了。
產生興趣之后,王慶松說自己就變成了十足的“收荒匠”。在幾年前的一次酒席上,王慶松盯著喝剩的酒瓶,發(fā)現(xiàn)瓶子實在漂亮,于是“厚著臉皮將酒瓶帶走”。多年收藏至今,王慶松能擁有今天這么多的“寶貝”可謂來之不易,有次王慶松去北京出差,因為想著曾經(jīng)會見一位老友時見過的那只酒壺,便專門拎了兩瓶家鄉(xiāng)酒,二度串門。
本約好同鄉(xiāng)在家等,誰知他臨時有事一時回不來。王慶松便與老鄉(xiāng)的夫人在家閑聊,并有意把話題轉到酒壺上。老鄉(xiāng)夫人聽出了他的話音,就說:“你喜歡就拿去”。王慶松如獲至寶,立即裝進手提包,又索要了紙筆,寫道:兩瓶老酒換把壺,家鄉(xiāng)情重。老鄉(xiāng)夫人要留他吃飯,因怕夜長夢多,他忙說有事下次,寫完條子,提著包就走。兩個月后老鄉(xiāng)才發(fā)現(xiàn)王慶松的字條,原來夫人怕挨罵,一直沒說。
造型千姿百態(tài),顏色各色俱全、琳瑯滿目的酒瓶
現(xiàn)在,經(jīng)過幾年的酒瓶收藏,王慶松發(fā)現(xiàn),具有收藏價值的酒瓶不僅要顏色、造型漂亮,還有一些瓶上有書法、繪畫、詩詞等藝術作品。同時酒瓶上還記載著酒的歷史、典故、產地、性質等諸多信息,由此看來酒瓶不單是盛酒的工具,也是有豐富內涵的酒文化載體。
在王慶松的眼中,川酒最牛,瓶子也最好看,但是四川酒瓶文化的發(fā)展卻不盡如人意。于是隨著收集的酒瓶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豐富,他的想法發(fā)生了變化。“我想繼續(xù)收集下去,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白酒生產基地,有全國最豐富的酒文化資源,受到全世界酒文化熱衷者的關注,尤其是近幾年白酒和酒具收藏飆升到了鼎盛期,有廣泛的開發(fā)價值和前景。但頗感遺憾的是四川還沒有一家有影響的酒文化博物館。以四川酒瓶文化為代表的酒文化遠遠落后于四川名酒的發(fā)展,這是很不和諧的。”王慶松向記者談到了他建博物館的初衷。
俗話說的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真正落實比想象的要困難許多,沒有幾十萬的投資,博物館是打造不好的。我一個公務員,私家車都買不起,從哪里拿錢?我先后跑了兩三年,眼看都要放棄了,不經(jīng)意就遇到了好人。”
“周祖文,1976年出生,他說,他是個‘悶逗’,按四川話說,就是沒腦子,沒心計的人。通過朋友介紹,他知道了我的故事,第一次和他見面那天,他什么問題都沒問我,就答應把一套房子給我免費使用,說著便立刻帶我去現(xiàn)場‘驗貨’,由于是套老商鋪店內裝潢有點舊,不太適合做博物館,正當我一臉為難不知怎么向他開口時,他好像讀懂了我臉上的表情,立馬又開車帶我去他正住著的新房子,他的新房子好像是專門為我設計建造的,就是一個最佳的博物館場地,提供場地不說,他還出錢按照酒瓶陳列方便觀賞而重新裝修房子了。”
王慶松頗有感嘆地向記者講到:“當博物館竣工建成那天,各界領導,親朋好友親臨現(xiàn)場送來吉言、關愛,我被每一位光臨者,深深感動,萬滴雨水,匯成大河,千萬人的關愛讓我建立了博物館,他們都是我的‘恩人’。”
如今,為了回報社會,把四川酒文化傳揚出去,王慶松決定文明中外酒器博物館將免費向社會大眾開放,同時,他也希望博物館能為四川旅游事業(yè)及永安鎮(zhèn)帶來觀光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