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宋徽宗趙佶,通音律好歌舞,喜歡畫畫兒,字卻特別差,他每次歌舞和畫畫兒以后,總愛臨池弄墨,最讓他傷腦筋的是字始終沒有長進。
有一次,徽宗演樂賞舞,宮里新選進來幾個漂亮的舞女,所以身心很投人,自己親自去鼓。妙齡少女長袖翻飛,玉足輕勾,舞姿美麗極了;兆诓恢挥X飲酒飲醉了,最后被內侍扶到寢宮。睡下不久,他突然起身,大呼展紙備硯。內侍聽到傳召,忙備齊一切;兆谝律啦徽,龍飛鳳舞一般寫起字來,并且筆在紙上運走,有鼓聲隱隱作響,節(jié)奏感很強。寫罷,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一樣,徽宗倒床又睡。內侍很累,也不在意,就找地方打盹去了。
圖:鈞窯瓷器六方帽沿洗
第二天早朝歸來,徽宗突然發(fā)現(xiàn)案上有一幅好字。字體飄逸,起筆如長袖飛舞,落筆如玉足輕勾,秀麗極了。于是忙召內侍,問字的來歷。內侍很納悶,對皇帝說了昨晚發(fā)生之事;兆诿γ鼉仁淘賯浼埑,可他寫出的字還不如從前,氣得折了筆砸了硯。
后來,徽宗有天晚上做了一夢,夢到自己手持大筆,在鈞瓷洗里一蘸,又在一面大鼓上一青,在鼓面上揮筆疾書,頓時鼓面上出現(xiàn)清雅秀麗,剛勁灑脫的字體。這鼓和上次喝醉時所擊的鼓不同,這鼓下面用三只如意支撐,鼓面大,沒有鼓腰,形狀像是攔腰鋸開的半截鼓。
徽宗醒來后把這夢說給眾臣,大晟府提舉周邦彥,精通音律,很得徽宗的喜愛。他為徽宗圓夢說:“皇上夢中用的筆洗是鈞瓷寶洗,鼓上膏筆。這正是取鼓中的靈氣,收音樂中的韻律,融在洗中。那鼓如意相托,定能心想事成。只要讓陽翟(今禹州)燒制這樣的器物,皇上用了,定能寫出漂亮的字體來。”徽宗聽了大喜,忙命陽翟官員監(jiān)造這樣的筆洗。
監(jiān)窯官領旨,讓陽翟官窯最拔尖的窯匠趕制。窯工們費盡心血,終于燒制出一件精美的筆洗:下面三只如意足、上下沿兒各有一圈鼓釘,洗里不添水,看著總是水汪汪的。
這鈞瓷筆洗送到宮里,徽宗用時,膏筆不用添水,并且每次用都能聽到輕輕的鼓聲,寫出的字自成一體(就是后來的“瘦金體”)。徽宗隨即下旨定鼓釘洗為國寶,并御書“鈞官窯鼓釘神洗”幾個大字。這就是現(xiàn)在鼓釘洗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