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是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物化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賞陶瓷過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各個歷史時期陶瓷造型與裝飾藝術,展示了當時人們的創(chuàng)造智慧:不同歷史時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了不同時期的技術發(fā)展水平。
陶瓷藝術大師·秦錫麟手繪作品秋韻
中國藝術文化對陶瓷的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陶瓷文化對繪畫藝術的繼承和發(fā)揚
陶瓷繪畫受中國畫的影響很深, 它們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應該說中國畫是瓷器繪畫的基礎,但它們又是相互影響,相互借鑒,景德鎮(zhèn)瓷器色彩斑斕、富麗堂皇、富于裝飾性等等,都是從傳統(tǒng)的中國畫中吸取了營養(yǎng)。
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 以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蘊籍為品味,追求一種“作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大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感覺。陶瓷藝術也要遵循這種原則,強調藝術家要深入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創(chuàng)作營養(yǎng), 并反映生活。繪畫藝術所要求的這一切都深深的影響到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作。
繪畫用的工具有毛筆、墨、顏料及紙、硯。陶瓷藝術中的陶瓷彩繪基本上沿襲這一傳統(tǒng),是將繪畫表現轉移到瓷器上的一種創(chuàng)作。它既可以在瓷器上面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創(chuàng)作出工筆畫;又可以利用線條淡化成塊面,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描繪出寫意畫; 除了運用筆墨以外更多的運用到了顏料。陶瓷彩繪的形式和分類基本同繪畫的表現手法一致。
在線條運用上,無論是國畫,還是陶瓷以及書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法。陶瓷繪畫要設法發(fā)掘它潛在的表現力, 自然要綜合借鑒中國畫等門類中的線條的表現力。國畫在對形的刻畫上講究線條的對比變化,如粗細、長短、疏密、虛實、濃淡、穿插、扭結,從而產生線條的節(jié)奏韻律。陶瓷繪畫也當如此, 比如要求將線條淡化成塊面,形成了線面的二層對比,或是在線與線、線與面之間加上一些點,形成了點線面的三層對比關系,就是這個道理。
二、音樂、舞蹈對陶瓷藝術的影響
音樂藝術是抒情性的藝術, 同人類情感、精神生活有著特別密切的聯(lián)系,具有純粹感覺的沖擊力:舞蹈藝術, 同樣是抒情性藝術,它通過人體的動作所呈現的動作力度、間隙、旋轉、張馳、快慢、強弱、剛柔所形成的節(jié)奏與旋律來抒情,將人帶到如幻如夢的美妙境界;陶瓷藝術同樣是一種扦情性很強的藝術, 自然需要滿足審美的要求。正因為陶瓷藝術與音樂藝術、舞蹈藝術有共同的屬性, 陶瓷藝術家們從這些藝術門類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藝術營養(yǎng)。除作為題材使用外,在藝術表現手法方面也有不少的借鑒,無論是在造型還是意境的追求, 以及在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等方面都是這樣。
三、文化思潮對現代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的促進作用
一般來說,文學藝術思潮的活躍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要么是思想、語境,要么是風格、觀念等等。比如頗具影響力的“八五思想”,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具有革新意義, 同樣在當時不為人注意的陶瓷藝術領域發(fā)生一場史無前例的陶瓷革命運動。1985年5月全國首屆部分陶藝家研討會將“什么是現代陶藝”, “如何發(fā)展現代陶藝”這一系列問題作為會議的主題,正式提出與傳統(tǒng)陶瓷藝術發(fā)展不同的宏偉勾劃,表明陶瓷藝術界第一次以群體共識開始尋找新的藝術語境、文化思想。由此形成的這種潮流已經改變了陶瓷藝術在觀念和風格方面的整體格局,并迅速席卷到整個中國現代藝術發(fā)展的大風暴中。2002年9月陶藝作品作為獨立于雕塑和設計類之外的單獨門類被邀請參加“中國現代藝術三年展”,說明陶瓷藝術在現代藝術領域內已經逐步確立了自己的位置。在這段時限中,關于中國現代陶瓷藝術發(fā)展的研究和著述頗豐,促進了現代陶瓷藝術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