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保爾森決定成立一只對沖基金PaulsonCreditOpportunitiesI,專門做空危險的抵押債券,保爾森為這只新基金募集了大約1.5億美元的資金,大部分投資者來自歐洲。2006年中,這只基金開始發(fā)力。
可是,房地產(chǎn)市場還是那么牛,保爾森的新基金卻一直在賠錢。
猶疑的投資者勸告保爾森,在房地產(chǎn)領(lǐng)域有著更多經(jīng)驗的人都保持樂觀,他卻偏離了他擅長的并購套利領(lǐng)域。一位好友也打電話給保爾森,問他是不是準備止損。
“不。我還要加注。”他回答說。
保爾森決心放膽一搏,雖然他需要每天到中央公園跑上5公里來緩解壓力。他把丘吉爾的一句話當作自己的格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1%的風險、100%的利潤
控制好風險,利潤會不請自來;風險套利不是關(guān)于賺錢的,而是關(guān)于不賠錢的。
保爾森的投資理念深受格拉斯公司的高級合伙人馬蒂·格拉斯及其父親約瑟夫·格拉斯的影響,他們的兩句話一直指導著保爾森的投資:其一、控制好風險,利潤會不請自來;其二、風險套利不是關(guān)于賺錢的,而是關(guān)于不賠錢的。
“對于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我們的目標是保護本金,不是賠錢。如果某一年我們的投資回報沒有跑過S&P,我們的投資人會原諒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有非常大的損失,沒有人會原諒我們。”
保爾森唯一的失手是在1998年,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衰落的影響,“損失了大約4%”。他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虧損源于事件套利組合。從那時起,他們就減少或者干脆關(guān)閉事件套利組合,以減少基金與市場下跌的正相關(guān)性。
在保爾森看來,這次做空次級債與他的投資理念非常契合。
“這是一個不對稱的風險回報交易。”保爾森解釋,“我們瞄準了BBB級債券,在次級債里是評級最低的部分。在一個典型的資產(chǎn)證券化中,一般會有18至20個不同的風險等級,等級最低的最先遭受損失,BBB級債券大約在5%次級的位置,如果標的資產(chǎn)損失超過5%,這種債券就要遭受損失,如果超過6%,這種債券就不會得到償付。所以,做空這種債券,如果我的決定是錯的,那么我會損失%,如果我是正確的,那么我會賺100%。損失的空間有限,而盈利的空間巨大,我們喜歡這種投資。”
他接著說:“只冒1%的風險賺取100%的利潤是巨大的風險回報。”
危機剛剛過去1/3
鳳凰變麻雀的故事并不會比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少。
利潤果然不請自來。
在2006年年底,PaulsonCreditOpportunitiesI上漲了大約20%,保爾森開始成立第二只類似的基金PaulsonCreditOpportunities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