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二十年代,北京文物市場上先后出現(xiàn)過一對宋鈞窯雞心杯和一件鈞窯花盆,在國內(nèi)外古董中引起轟動,F(xiàn)在,那對雞心杯在天津博物館收藏,那件花盆在美國博物館保存。老古董商談起這段往事,是津津樂道,頗有興味。
鈞窯雞心杯
巧買雞心杯
民國元年,博韞齋在琉璃廠開張,一位跑合拉纖的古董商李竹君來到柜上,跟經(jīng)理楊伯衡講:“我給你介紹好買賣,后門梳頭劉家有對雞心杯要賣,是不是宋鈞窯瓷器,就全憑你的眼力了。”
李竹君領著楊伯衡來到后門迺子府,走進“梳頭劉”(給西太后梳頭的太監(jiān))的府上。梳頭劉給楊伯衡看一對雞心杯,聲稱這是“老佛爺賞的”,你們賣古玩的也沒見過的好鈞窯。楊伯衡一看這對雞心杯確實是傳世珍寶,小巧玲瓏,造型魅力?从陨撬{色的乳光釉似藍天,幾塊海棠紅色,像是紅云在藍天飄蕩。楊掌柜被這對雞心吸引住了。
梳頭劉說是西太后賞給他的,到底是不是賞的,誰也不知道。這北宋時期鈞窯燒制的雞心杯是供皇帝使用或欣賞,是歷代皇帝傳下來的,由宮廷珍藏的國寶。
楊掌柜看杯子,梳頭劉問:“你看這杯子值多少錢?”楊伯衡反問他:“您要多少錢?”梳頭劉說:“我要買所前后兩個院的四合院,三十來間房子,得多少錢?”楊說:“我是做古玩生意的。您說要買的那套房子,我說不準價錢,估摸著怎么也得千、八百塊錢。”“我想用這對杯子換那套房子,那你就給我一千塊現(xiàn)洋吧!”“一千塊可不值,最多也超不過八百元。”梳頭劉一轉高聲說:“你給咱家八百兩銀子,東西就歸你啦!”
一塊銀元含銀量是七錢二分,八百兩銀子比八百塊銀元,多出二百二十四兩銀子。楊伯衡是聰明人,馬上算清了這筆帳,所以他說:“那還不如我給您一千塊哪,一千塊錢才合七百二十兩銀子!”梳頭劉眼睛往上一挑,大聲說:“一千塊可是你說的,東西我賣給你啦!”楊伯衡想,今個兒已經(jīng)是民國了,皇上遜位了,老太監(jiān)還這樣訛人?又想:不管你怎么訛,也訛不出圈兒去,這東西一千塊值!所以,他和顏悅色地說:“公公!您比我聰明,很會算計,佩服、佩服!”連連拱手,又說:“一千塊買對杯子是破天荒,我賺不著錢了,以后請您多照應。”說完還作了個揖,老太監(jiān)樂了。
這號買賣做成了,按照行業(yè)的“成三破三”老規(guī)矩,李竹君得了五十塊傭錢。楊伯衡總共花了一千零五十塊銀元買了對宋鈞窯雞心杯。
美國古董商登門拜訪
楊伯衡買了對宋鈞窯雞心杯,李竹君當了活廣告,他跟同行講,是他給拉的線,楊才買到皇宮里的傳世珍寶。很快,全城的古董商都知道了,上海的同行也知道了。京城里大古玩鋪掌柜的都來看貨,還引來了上海盧吳公司的吳啟周和日本在華開辦的山中商會的經(jīng)理高田等人。大家都認定是宋代鈞窯燒制的貢品雞心杯,宮里的東西。但最多的給三千五百銀元,楊伯衡不肯賣。
一天福開森聞訊趕到,令楊伯衡很驚異:一個月前,這位福大人聲言不準我在登他的門,今天他反而等我門來了!
福開森(JohnCalvin Ferguson),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來華,光緒二十年前后便到琉璃廠買古玩。在華近六十年,不斷跟古董商有來往。所以在古董商中有三代人都認識他,稱他為“福大人”。在光緒、宣統(tǒng)年間,他穿的是靴帽袍套,馬蹄袖的朝褂,像是清廷的官僚,就是鼻子大,個子高。
朗窯瓶辨真
民國元年,福開森來琉璃廠穿的是長袍馬褂,千層底布鞋、白布襪,一副中國紳士的打扮。博韞齋開張不久,福開森走進店堂,客氣地說:“你們的買賣開張,我祝賀來遲,請原諒。”“小店開業(yè)怎敢勞福大人之大駕。今日光臨,請多關照。”楊伯衡邊說邊拱手作揖。福開森躬身拱手還禮說:“楊掌柜太客氣。請給我看看你們的好貨。”
楊伯衡拿出康熙朗窯瓶請福大人鑒賞。福開森邊看邊講:“郎窯紅稀少,當年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zhèn)監(jiān)督燒制郎窯紅就少,他在景德鎮(zhèn)只有六年,康熙四十五年到五十一年是郎廷極當江西巡撫的時間。”楊伯衡說:“福大人對郎窯有研究,對歷史都了如指掌。敬佩!敬佩!”福大人高興地往下講:“郎窯紅是仿宣德寶石紅,很是成功。我看郎窯紅勝似寶石紅,比寶石紅濃艷。有人說郎窯紅如初凝牛血,你們稱之為猩紅,我認為說得恰當。”福開森具備鑒別郎窯紅的書本知識,能說出許多道理。但瓶的造型是叫棒槌瓶還是叫油槌瓶,他說不清,楊伯衡告訴他這叫油槌瓶。
這郎窯紅的油槌瓶是真是仿?他看著是真不是仿?墒钱斔I這件真東西時,卻要問楊伯衡,這東西是不是真的,并說:“你說是真的,我就留下。”楊伯衡說:“我看是真的才給福大人欣賞,您看這東西怎么樣?如果您相信我的眼力,就請您留下它,我讓給您了。”“相信!相信!”福開森說了這話,楊伯衡才跟他要了兩千元的售價,福開森從不討價還價,要兩千就給了兩千,這號生意就做成了。
不料,一周過后,福開森派人請楊伯衡到他府上來一趟。福開森一見面便說:“你的郎窯瓶是仿的,請你拿回去!”楊伯衡愣住了,冷靜了一下說:“福大人說相信我的眼力,我看是真不是仿,您才買下,今天您說是仿的!這是眼力不一樣,可以退貨,我拿走。”楊伯衡要走時,福開森來了火,聲言從此不準楊伯衡進他的門。楊伯衡憋了一肚子氣,離開福開森的家,再也沒理他。
今天,福開森反而登門來訪,楊伯衡想:中國的老規(guī)矩“光棍不打上門客”,何況楊某知書明理。故而笑臉相迎,第一句話還是;“福大人好!”福開森開門見山說:“聽說你有對宋鈞窯雞心杯,能不能給我看看?”楊伯衡說:“福大人要看,當然可以。”
福開森邊品茶,邊欣賞這對鈞窯雞心杯,慢吞吞地問:“你要多少錢?”楊伯衡知道他是位要多少給多少的買主,所以不說價錢。
要多少錢給多少錢,為什么不多要價呢?中國人講究生財有道,不義之財不可發(fā),做買賣要價不能出圈兒,古玩鋪不是老虎攤(以前京師有賣舊貨的攤,漫天要價,唬人賺錢名曰“老虎攤”)。福開森懂老古董商心理,要價不會出圈兒,只能是高一些,但東西拿到美國則成了廉價買到的。
楊伯衡不說價錢是跟福開森較勁兒,你給我對多少錢我也不賣給你,既不得罪他,又要給他個還擊。所以楊伯衡說:“這對雞心杯,我要留一個時期,仔細鑒定鑒定,不要在賣出贗品!”福開森聽這話不是滋味,又不好在往下說什么,只是順話說:“你鑒定好了,在給我送去。”楊伯衡心想:你不是不準我在進你家的大門兒嗎?怎么還讓我給你家送貨去呢?!但話不能這么說,于是笑笑說:“福大人!您的話我記住了。”這一語雙關,使福開森十分不好意思。
福開森剛走,光緒進士、翰林院侍讀學士、京師大學堂監(jiān)督袁勵準來到博韞齋。楊伯衡拿出雞心杯請袁大人欣賞。袁勵準對宋朝鈞瓷有興趣也有研究,一見雞心杯就愛不釋手。
楊伯衡跟袁勵準說:“福開森剛走,他要買這杯子,我沒賣給他。”袁勵準說:“福開森這美國人,在前清和民國都當差,吃得開,中國人惹不起。他給美國博物院收買中國古玩。他們錢多,我們沒那么多錢。”“他們錢多是他們的事,我不賣給他們。您若喜愛,我把雞心杯讓給您。”袁勵準聽了,心中高興。他問:“這雞心杯有人給過價沒有?”楊答:“給過,最多三千五。”袁勵準馬上說:“好吧!我給你四千,東西我拿走。”
這對宋鈞窯雞心杯收藏品,從民國元年到解放后的50年代初期,在袁翰林府里收藏,后由韓慎先收藏。50年代初期,韓把雞心杯捐獻給了天津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