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名瓷窯,很多人可能會說出不少版本,然而最讓人們熟悉的莫過于河北的磁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zhèn)窯和福建的德化窯這四大中國名瓷窯。
河北磁州窯篇
金代 磁州窯罐
北宋 磁州窯孩兒枕
磁州窯粉盒
一、磁州窯概況
先說河北的磁州窯,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臺鎮(zhèn)與彭城鎮(zhèn)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jù)考察,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北宋中期,并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xù)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范圍較廣,發(fā)展迅速。北方各地紛紛仿制,中心窯場以邯鄲市的觀臺鎮(zhèn)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縣窯,山東淄博窯,江西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似的瓷器。
風格獨特的磁州窯瓷器,在中國瓷器發(fā)展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繼承了唐代南北民窯的特點,融入本地特色,精細粗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與同時期的五大名窯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作品更具有濃厚的民間情趣,裝飾形神兼?zhèn),別開生面,頗具北方特色。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于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chuàng)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后景德鎮(zhèn)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有關宋代磁州窯瓷器的文獻記載,宋代尚未見到,主要集中出現(xiàn)在明清兩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論》、王佐《新增格古要論》、謝肇制《五雜俎》、清初《磁州志》、《明會典》、朱琰《陶說》、蘭浦《景德鎮(zhèn)陶錄》和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等書,磁州窯瓷器在造型、釉色、燒造地及工藝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和描述。
二、磁州窯的歷史
位于磁州地區(qū)的峰峰先民們,早在7500年前便開始了燒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時期的遺址,曾出土過大量的夾砂褐陶和紅陶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其命名為“磁山文化”。從而確定了這個地區(qū)作為古老陶器發(fā)祥地的歷史地位。
兩晉南北朝時期,彭城、臨水地處中原經濟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成為京師鄴城西郊的名勝之地。陶冶技術也趨于成熟,已經燒制出了青瓷和化妝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飛躍。在過去的考古調查中曾發(fā)現(xiàn)臨水窯窯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開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妝土,上罩以青黃色透明釉,化妝部分顯現(xiàn)出黃白色,這是磁州窯釉陶向化妝白瓷過渡的初級階段。1975年又在臨水發(fā)現(xiàn)了一處唐代古窯址及化妝白瓷器殘片。說明此時磁州窯化妝白瓷的燒制已經步入成熟時期,窯器也由支燒改為籠(匣缽)缽裝燒。
到了宋代,磁州窯開始步入興盛時期。磁州窯是宋代北方民間瓷器的典范,無論在造型或裝飾上都著眼于實用、美觀和經濟。在長期的陶與瓷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特風格與特征(即白化妝技法),多用統(tǒng)一的造型、獨特的裝飾技藝構成了磁州窯產品的風格體貌,體現(xiàn)出地方特點、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它的產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須的盤、碗、罐、瓶、盆、盒之類的用具,線條流利、自由奔放,表現(xiàn)出民間藝術所共有的豪放樸實的風格。宋代的磁州窯汲取題材廣泛,形成多樣,寓意豐富。并將陶瓷技藝和美術揉融在一起,將陶瓷器物提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開創(chuàng)了陶瓷藝術的新紀元。在磁州窯的諸多品種中,尤以白地黑花(鐵銹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shù)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tǒng)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chuàng)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我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它那一氣呵成的嫻熟畫藝,令許多藝術大師嘆為觀止。磁州窯由于目前的存世量很少,所以它的歷代產品都成為國內外珍惜的藏品。
金代磁州窯的裝飾風格趨于簡化。
到了元代,彭城地區(qū)的磁州窯又掀起了一個制瓷高潮,除繼承宋金時期傳統(tǒng)品種外,又擴大了生產規(guī)模,大型器物的生產也增多。產品趨向厚重,器型碩大、圓渾,紋飾主要有云龍、云風、云雁和魚藻紋等。1973年,在彭城大路溝曾出土有“大元國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魚藻盆殘片。其型制、裝飾風格與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魚藻盆極為相似。近年來,在彭城的舊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規(guī)模地發(fā)現(xiàn)和出土了數(shù)以萬計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窯仍保持著相當大的產量,并在彭城設置了官窯,在磁州南關設立了存放官家酒壇的倉庫——“官壇廠”,以備順滏陽河舟運入京。彭城作為磁州窯的中心,也隨之而成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窯又進入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窯場增多,窯型改大,品種增多,產量增大,日用瓷覆蓋民間市場!洞胖葜尽酚涊d,“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屬,舟車絡繹,售于他郡”。民間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清未由于“洋瓷”的大批調入,致使磁州窯生產下降,品種銳減,傳統(tǒng)的藝術風格漸趨沒落,彭城鎮(zhèn)僅剩缸磁窯130等座,瓷業(yè)工人千余名。
三、磁州窯瓷器的胎釉
磁州窯的胎體使用的是當?shù)匾环N比較特殊的高嶺土,結構較疏松,淘煉不細,顆粒粗,常有未燒透的孔隙和鐵質斑點,含鋁量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鐵、鈦等著色雜質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堿、缸土、籠土、黃土(黑藥土)、紫木節(jié)、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長石等。磁州窯瓷器的胎質有兩種,一是胎質堅細,呈灰白色。另一種是胎質粗松,呈紅褐色。器物拿在手里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
磁州窯還往往使用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yōu)質瓷土制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后又出現(xiàn)了有色化妝土。從館藏陶瓷枕來看,白釉黑花臥女枕,其赭黃色衣衫即施了一層赭黃色化妝土,上繪黑花,再施透明釉燒制而成。白釉剔花嬰戲蓮紋枕是在較厚的化妝土上進行剔刻,再剔去紋飾外的化妝土,亦是化妝土藝術的變化。珍珠地劃花枕,亦先施較厚的白色化妝土,經刻劃紋飾、戳印珍珠地后,又在紋飾內著一層色粉,(有的不著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紋、珍珠地的凹處著滿色粉,施釉燒好之后,紋飾內呈褐紅色,非常漂亮。磁州窯巧妙利用化妝土,達到了不同的藝術效果,使化妝土成為一種裝飾藝術,并達到了高超的水平。
燒制方法,多采用匣缽裝燒,燒成溫度在1250℃左右。器內一般多掛釉。碗、盤一類采用疊燒法,器內留有五個條形支燒痕。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無釉。白釉多是白中泛黃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質感,釉層也不是很厚,沒有肥潤感及垂釉現(xiàn)象,不太透明勻凈,釉面光澤感不是很強,常見有細碎開片。這時期還燒造黑釉、綠釉、黃釉、醬釉及孔雀藍釉、紅釉、三彩。另外在白瓷基礎上燒出釉下彩繪,如: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黑彩劃花、白釉釉下劃花填綠彩、白釉釉下醬彩、白釉釉下醬彩劃花,珍珠地劃花、綠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白釉紅綠黃黑彩等。
四、磁州窯瓷器的造型
宋代磁州窯瓷器的產量很大,造型也十分豐富,主要生產民間日常用瓷,還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娛樂用品及各種瓷塑等。常見的器型有:各式的盤、碗、碟、盞、盞托、渣斗、瓶(玉壺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壺、罐、缽、洗、盆、缸、水盂、筆洗、硯滴、鎮(zhèn)紙、爐、香薰、唾盂、燈、蓋盒,仿古銅器式樣的樽、奩等,尤以多種多樣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瓷枕始見于隋代,最初只是用于陪葬,唐代多為醫(yī)用脈枕,式樣上體輕形小,入宋以后大量生產,形體變大。人們逐漸認識到瓷枕具有清涼去熱的物理特性,從而開始把它做為驅火明目,延年益壽的理想夏令寢具。磁州窯即有長方形、腰圓形、如意頭形、花瓣形、雞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銀錠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種繁多,形式新穎別致,側重實用性。磁州窯最突出特點是淳樸、粗獷,大件器皿豪放雄偉,神態(tài)端莊古樸,有氣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盤、碗、碟類注重靈巧實用,形體比例,輕重適度,線條干凈利落,造型與裝飾能夠達到完美的和諧統(tǒng)一。
五、磁州窯瓷器的紋飾
磁州窯的裝飾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繪,即用毛筆醮釉料在胎體上繪制花紋。這時期的紋飾題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鮮明的時代性,大部分是來源于民間生活,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和人物故事,生動親切,情趣濃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現(xiàn)了當時人民群眾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布局上以傳統(tǒng)的中國畫寫意手法結合圖案變化特點,畫面既簡潔又生動。同時還借鑒其它姐妹藝術的有益經驗來豐富自身的裝飾,尤其是金銀器、漆器和織繡工藝對磁州窯的彩繪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ɑ芗y行筆舒暢流利,花形描繪普遍肥大飽滿,活潑多姿,具有典型的民間藝術風格。動物紋、人物紋及常見的嬰戲圖紋畫意格調清新,平易近人,突出神情描繪,生動傳神,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馬戲、熊戲、童子釣魚、池塘趕鴨,踢蹴球等,線條流暢,風格豪放,情趣盎然。
磁州窯還大量題寫詩文做器物的裝飾,這種裝飾風格最初始于唐代長沙窯,而磁州窯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完善,其書寫方法無一定規(guī)格,非常隨意。詩詞多出自當時文人之筆,常見有“滿庭芳”、“朝天子”、“普天樂”、“阮郎歸”等,同時還有民諺俚曲,規(guī)勸箴言,處世哲學、吉祥語等。如:“天下太平”,“眾中少語、無事早歸”、“有客問浮世,無言指落花”、“孤館雨留人”、“國家永安”、“鎮(zhèn)宅大吉”、“利市大吉”、“天地大吉”、“長命枕”、“牛羊千口”、“天地大吉一日無事深謝”、“貧居鬧市無相識,富住深山有遠親”、“風吹前院竹,雨折后院花”、“清風細雨,黃花綠葉”、“清吉美酒,醉鄉(xiāng)酒海”、“甜香味美最為善”、“紅花滿院”、“道德清凈”、“風花雪月”等。上述題句多寫在各種瓷枕上,完全采用民間白話語言,既增加了民間文化氣息,又具有吉祥之意,故深受百姓喜愛。
六、磁州窯瓷器的款識
磁州窯瓷器題寫年款的不多,目前僅見到兩件,一件是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白地黑花長方虎紋枕,枕面一側題“明道元年(1023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筆于沙陽”。另一件在英國,枕面刻“家國永安”四字,左書“熙寧四年”(1071年)。大多數(shù)是在枕的底部刻制瓷作坊的標記,如“張家造”、“趙家造”、“王家造”、“劉家造”、“申家造”、“張大家枕”、“李家枕”、“滏陽陳家造”等。
七、磁州窯瓷器的傳承意義
磁州窯在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的獨特貢獻有兩點: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繪,把傳統(tǒng)的書畫藝術與制瓷工藝結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詩詞、諺語、警句和文學作品作為紋飾,這是很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F(xiàn)藏于廣州博物館的北宋磁州窯“枕賦”銘長方形枕,現(xiàn)藏于廣東省博物館的元磁州窯白地赫彩西游記方型枕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窯的制品構圖嚴謹,典雅古樸,形象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展現(xiàn)了宋元時期的社會風俗,為研究這個時期的民間繪畫等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八、磁州窯瓷器的鑒別
磁州窯是一個范圍比較大的指稱,涉及南北許多窯口。狹義的磁州窯瓷器(以峰峰彭城鎮(zhèn)和磁縣觀臺鎮(zhèn)為中心的諸多老窯址)的鑒別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一)關于化妝土。
宋金時期磁州窯瓷器的瓷胎練泥還不夠精細,較為粗糙,加之當?shù)赝临|不像高嶺土那樣純白,因此,比較講究的作品一般要在瓷胎外加上一層稍加提純細練的化妝土,然后在化妝土上進行作畫或書法。由于加了一層化妝土,其在燒制過程中因膨脹系數(shù)不同會導致化妝土外的釉層的表面產生裂隙。經過近千年的潮濕、干燥的變化或者運輸使用過程中的碰撞,很多瓷器會出現(xiàn)脫釉的現(xiàn)象。因此,通過脫釉以及脫釉后裸露的化妝土層的新舊來判斷一件磁州窯瓷器的新舊應該是比較準確。應該說,真正宋金時期的磁州窯瓷器(尤指那些經過精心燒制的精品),脫釉是很正常的,不脫釉反倒奇怪。
(二)關于畫工。
磁州窯是中國老窯口中民窯的代表,其產品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市井風情。其繪畫或書法風格往往粗獷豪放,灑脫不羈。但灑脫不等于隨意、孱弱。一件瓷器從練泥、做胎到施釉、繪畫及至最后燒成,是相當復雜的一個過程。即便是民窯產品,為了使做出來的東西像樣、有市場,在繪畫的時候,工匠還是相當用心的,而且他畫或者寫的都是日復一日練得純熟的內容,都有著一定的功力。而新仿的磁州窯瓷器往往為了追求民窯特點,過于隨意,常常故意畫的散亂,人為夸張,而書法也常常孱弱無力,章法松散,露了破綻。
(三)關于存世量。
相對于宋代五大官窯,磁州窯瓷器因為大多是為百姓日常生活而作的器皿,肯定產量很大,且流傳到今天的數(shù)量也要多得多。但另一方面來講,畢竟也經過了近千年的世事變遷,尤其是十年動蕩,極易破碎的瓷器能保留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也不至于多到到處都有磁州窯老器。因此,發(fā)現(xiàn)一件品相很好、器形完整且不脫釉的宋金磁州窯瓷器時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