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虛榮心,無論他(她)承認不承認。品牌的誕生即是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集中體現(xiàn)。為什么小朋友一穿NIKE就神氣活現(xiàn),穿上張師傅手工精制的無名良品就不好意思出門?成年人也如此,層次越高偏執(zhí)越嚴重。要不,跑車,珠寶,洋酒廣告天天打?
再舉例,服裝行業(yè)出現(xiàn)那多假洋鬼子,全是商家的錯?不。是顧客勾引在先,然后才有商家的流氓行為。如果大家能對洋品牌克制一定的沖動,商家們還不爭先表現(xiàn)中華兒女英雄本色?
虛榮心不全是壞事,虛心使人進步,虛榮心有時也能起到如此作用。作為企業(yè),要關注的是如何借用用戶的心理特性賣好自己的產品。
這里要說一下“目標消費者”的真實內涵。作為品牌策劃從業(yè)者,常常要對企業(yè)主勾畫目標消費群體的概貌,但許多企業(yè)人士總是對此不置可否,心直口快者會忍不住抱怨“我們的產品適合更多更好的人群……”
事實確如此。無論是科特勒追隨者喜歡用的年齡/地域歸類法,還是4A公司擅長的定性描述,在中國這個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下,都表現(xiàn)不現(xiàn)實的一面。為什么品牌策劃要對目標用戶群體進行鎖定?
一種攻心術而已。東北餃子只賣給東北人?湘菜館只招待湖南客?做生意,講的是“進門就是客,全憑嘴一張”。品牌的影響之所以越來越大,正在于其越來越靠近人性本質。人從母體子宮來到這個世界,生活在懸于半空中的球體上,孤獨感與生俱來,馬斯洛的說法是人要尋求自我認可。
品牌就是針對人類的共性,賦予最有可能成為忠實用戶的這個群體以歸屬感,讓他們認為這是為他們而存在的品牌。唯如此,他們才會心甘情愿地忠實品牌。當年,可口可樂有意改良產品,結果引來用戶游行反對。用戶真?zhèn)把品牌當成自己的了,所以可口可樂成為大品牌。
這種歸屬感的另一種說法是“偏好”,當這種偏好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文化。品牌文化由用戶制造,不是企業(yè)自娛自樂編出的文字。文化是人類群體的母體。品牌文化是品牌存在的價值所在。
新生品牌完成市場跑馬圈地后,就要借品牌文化強勢重新制定游戲規(guī)則。對用戶前馬后是新人的作法,大品牌要標榜自己只為少數(shù)人服務。
中國餐館歷來是顧客坐在座位前點餐,而麥、肯之流非要顧客自個兒到服務臺取餐,前來消費的顧客還得如此照做。不如此就成了傻冒兒,別的顧客會像幫兇一樣督促你。把固執(zhí)演練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個性。藝術界如是,品牌江湖同樣上映。
當然,別忘了,在如此行動的時候,一定要打著品牌文化這面大旗,用“VIP專屬”這件皇帝新裝好好誘惑一下你的用戶。目標用戶到底是誰?來的都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