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瓷的釉光是浮而散的,行內人稱之為“賊光”。去掉“賊光”是仿古瓷要過的第一關。一旦去光過度,釉面變啞色,內行人一看便能識破,而如果去光不到位,浮光仍在,亦易被人識破。
據專家介紹,去浮光的主要方法有:用堿、酸等化學物質按比例摻清水泡浸仿古瓷或涂抹,使釉表面由青灰變成白中閃黃,從而達到去掉賊光的目的。此外,用茶葉水長期泡浸或高溫煮都是“陶瓷做舊”最快捷的方法。還
有的是將新瓷放置在油煙大的地方,使之長期處于油煙熏的環(huán)境,加快釉面老化。
最耗時的方法則是用帶油漬的毛巾,經常擦摸瓷器的表面,使之去掉新仿瓷表面的光亮這種方法了。專家說,“這種方法對釉面及彩不易造成損害,感覺最為自然,但非一天二天功夫可為。
先摔后粘留“古痕”
古瓷都會或多或少地留下各種痕跡,作偽就是讓新仿瓷帶有這些痕跡。為此,做假者不惜打爛新仿瓷,再行拼接做舊。最常見的方法是“新器接舊器作偽”,即將真的古瓷片尤其是帶底款的官窯瓷片,與做舊后的仿古器物的一部分粘在一起,再罩一層樹脂類涂料組成一個完整的器物,新舊同體。這種做法2~3年之內不易看出破綻,但時間久了,涂料會變色脫落,仿古瓷器暴露無遺。
據專家介紹,仿古瓷過于完美,反而容易引起懷疑,所以,作偽者往往將新仿瓷人為弄致“傷殘”,即“自殘作偽”。據了解,“自殘作偽”的方法主要有幾種,一、將器物口沿撞掉一塊,然后再粘上去;二、用硬物撞擊新仿瓷,使之產生裂痕;三、將瓶類的口部鋸掉;四、將整器敲成數塊,然后用傳統(tǒng)的馬釘法將之粘結。
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鄒永生還介紹說:“仿出土瓷作偽,主要是添加土銹,使新仿瓷留下土銹或釉面土氣。此外,鄒永生說:“還有一種作偽方法被稱為‘傳世作偽’,即用硬物在新仿瓷表面劃痕跡,使之產生如同長期使用一般的劃痕。
藏入古墓賺“歷史”
相信不少人會留意到,走在大街上、天橋上,一些擺地攤的人,普通會用大白布書寫“祖上是大官,手上的東西是祖上傳下來的,現(xiàn)家庭兄弟姐妹多,分家時東西不好分,只能變現(xiàn)才能分配,又或是等錢急用,雖不舍得,也只能忍痛割愛……”的字樣,出售“家傳之寶”。行家介紹,這大多數都是造假者編故事制造瓷器歷史淵源的伎倆。
此外,以“出版圖錄作偽”、“假托名專家鑒定”也是常見招數。如有些人給收藏的贗品出版專著,甚至借博物館作公開宣傳展覽。
廣州市文物總店總經理、古陶瓷鑒定專家曾波強說,“有一些人專門找一個廢棄的舊墓或被人盜挖過的古墓,事先將新仿的瓷器埋下去,再在晚上帶買家前去挖墓,從而達到古瓷為盜墓所得的假局,進行行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