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生產的陶器。制陶手工業(yè)在漢代得到很大的發(fā)展,主要表現為泥料的選擇和配制越發(fā)精細,無論是泥質陶還是夾砂陶,無論是飲食器具還是儲藏類巨型用具,都比較精細,成型規(guī)整、實用。器物上或刻或劃,或施彩或上釉,裝飾相當美觀,以后歷史時代的日用陶器很少能與漢代相比的。漢代日常用陶大多數是灰陶,在燒窯后期,還原氣氛控制比較好,灰色淺淡而均勻,質地堅實耐用。此外還有紅陶和黑陶,黑陶燒成溫度較低,屬于軟陶,各類日常用具為硬質陶,軟陶雖然制作精致,裝飾講究,但不實用,往往作為陪葬的冥器。漢代地域遼闊,各個地區(qū)工藝傳統(tǒng)、生活習俗和原料質地的差異,造成了器物種類、造型結構和裝飾風格的諸多不同。例如,關中地區(qū)經濟最發(fā)達,文化教育水平最高,消費層次也最高,因此陶器質地精良,日用陶器有豆、盆、碗、鐘、筒杯、勺、盤、缸、甄、釜、小壺、繭形壺、扁壺、缽、罐等。此地區(qū)禮儀制度最完備,盟器種類也較多,包括仿青銅鼎、彝等莊重器形,體現財富的陶倉、陶囤及表現六畜興旺的各種家禽動物形象。裝飾陶器的花紋多為變形回紋、三角紋、渦紋、龍紋、虎豹紋等。洛陽以東的關東地區(qū),制陶業(yè)也很發(fā)達。人們的日常用陶以灰陶為主,器形有罐、壺、尊、洗、甕、盤、碗、勺、筒杯、甑、釜等。為適應當時厚葬的需要,一些質地較軟的器物如盒、盤、案、杯、雞、狗、豬、羊、住宅、圈舍模型大量生產,并逐漸成組出現,時代變化明顯,為漢代陶器的斷代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陶器裝飾華麗,有弦紋、刻劃的三角紋、連環(huán)紋、 齒紋和用模范印制的動物紋、拍印的繩紋以及彩繪等。湖南長沙等南方地區(qū)陶瓷生產也很發(fā)達,實用器皿有壺、罐、碗、鈁、 、盒、盆、釜、甑、長方爐、博山爐等,質地堅硬、厚重。盒類器物生產很多,規(guī)格大中小各種型號均有,陶壺大多無蓋,陶鼎的三足做成矮而壯的獸蹄型。隨葬冥器有灶、倉、井、房舍、豬圈模型。裝飾色彩很鮮艷,圖案復雜而生動。漢代南海郡管轄的廣東地區(qū),除生產上述地區(qū)一 些實用器形,還有一些富有明顯地方特色的產品如甕、雙耳罐、提筒、四聯罐、五聯罐、 、小 、壺、匏壺、溫壺、鈁、盒、敦、小盒、三足盒、三足罐、三足 、四聯盒、碗 、盆、甑、釜、豆、鼎、三足格盒等。生活用具中灰白色的印紋硬陶占多數,容器堅硬、靈巧,很適用。印紋硬陶炊器只有鼎、釜、甑3種,講究裝飾,僅幾何形紋飾就有70余種。還有弦紋、絳紋、鏤孔、篦紋,以及刻劃和戳印的文字記號。作為冥器的泥質陶器上多施彩繪。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邊陲地區(qū),制陶手工業(yè)也相當發(fā)達,許多器物品種與北方中原地區(qū)相似,如圜底釜、侈口束頸罐、鼓腹壺等,質量不遜于北方。質地比較疏松,形體高大的舞蹈俑、說書俑、撫琴俑、庖廚俑、待立俑和各類家畜家禽陶塑,有的自然寫實,有的簡練夸張;有群體,也有個體,造型都很生動。這類制品是西南地區(qū)所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