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豐富多樣的紋樣圖案
宋耀州窯刻花和印花青瓷所以能享有盛譽,不僅因為其裝飾手法獨特,也因它具有豐富多彩的紋樣圖案。目前已見到的紋樣圖案約有二百多種,其題材和內(nèi)容包括有植物類的花卉、草木、枝葉、瓜瓞果實;動物類的瑞獸、珍禽、昆蟲、水族;人物類的嬰戲、侍女、戲妝;佛教造像類的飛天、羅漢、力士、僧人、供養(yǎng)人、化生;道教造像類的鶴馭仙游;以及山石、流云、水波、幾何紋樣等等。每一大類之中,又有很多小類,采用同類分別構(gòu)圖或幾類結(jié)合起來構(gòu)圖的形式,組成了多種多樣的紋樣圖案。耀瓷紋樣圖案不僅畫面華美而富有變化,而且往往寓意吉祥。在植物花卉類中,多見象征富貴和美好生活的牡丹花。所見之牡丹紋樣,取纏枝牡丹、折枝牡丹、交枝牡丹、對枝牡丹種種形式進行表現(xiàn),還有瓶插牡丹、盆花牡丹、珍珠地牡丹等。均以葉茂花繁、生機盎然的寫實性為特征。牡丹花的花朵和花瓣亦有多種多樣,有塔形多層式花朵、雙層多瓣式花朵、單層三瓣式花朵,還有牡丹花結(jié)、牡丹小簇花等。除了采用單一的牡丹組成多種紋樣形式以外,還往往將牡丹與動物、人物或其他花卉結(jié)合起來,組成更加生動多彩的紋樣圖案。如“鳳凰戲牡丹”、“鸞鳥銜牡丹”、“飛蝶戀牡丹”、“雙嬰戲牡丹”等。在植物花卉類中,還常見象征仙逸潔身、傲霜怒放的菊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的蓮花荷葉。由菊花組成的各種紋樣圖案,其形式與牡丹紋大體相似,比較獨特的是在盤碗器內(nèi)以單層或多層團菊進行構(gòu)圖,紋樣在簡潔中突出了菊瓣盛開的生機。亦或在盤碗的底心飾以團菊紋,周圈再繞以纏枝菊,紋樣在葉茂花繁的構(gòu)圖中顯得格外華麗。蓮花和荷葉的構(gòu)圖與牡丹和菊花不同,往往將它分布在“清且漣漪”的水波中,與游鴨、鴛鴦、游魚相伴為伍,組成“水波蓮花”、“雙鴨戲蓮”、“鴛鴦戲蓮”、“蓮花雙魚”、“鴛鴦游魚戲蓮”等富有動感的畫面。也有將蓮、荷葉慈姑甚或牡丹用絲帶束成捆把形的構(gòu)圖,此種構(gòu)圖的紋樣有“一把蓮”、“兩把蓮”、“三把蓮”、“一把蓮花牡丹”、“蓮花慈姑”等等。還有將蓮花和人物結(jié)合組圖,如“太子戲蓮”、“嬰戲纏枝蓮”,均有“連生貴子”寓吉祥的含意。在植物花卉紋樣中,還發(fā)現(xiàn)了象征凌雪傲霜堅忍不拔的梅花,象征迎接光明向陽而開的葵花,以及象征加官進爵和高官厚祿的雞冠花。所有這些植物花卉紋樣,都以寫實為特點,再經(jīng)藝術(shù)加工,在犀利灑脫的刻花和印花中,均呈現(xiàn)出一種繁茂的生機和真實生動的美感。
在動物類瑞獸紋樣中,有翻騰在滾滾波濤中威武雄猛象征“真龍?zhí)熳?rdquo;的蛟龍;有在奔跑中相互追逐的“百獸之王”三奔獅;有或臥或立銜瑞草、戲牡丹的“仁獸”麋鹿;有“能執(zhí)搏挫銳”的猛虎;并由它們組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畫面。在動物類珍禽中,有穿花舞云銜瑞草和瓜果的“群鳥之長”鳳凰;有飛云銜博古做鶴駕象征長壽的鳴鶴;有戲蓮、戲牡丹、銜瑞草象征祥和華美的孔雀;有戲水戲鴨象征“朝倚”“暮偶”恩愛夫婦的鴛鴦;有或飛或立象征喜事臨門的喜鵲;有入水善游羽毛不顯的游鴨等;由它們又一一組成了豐富多彩的畫面。以游鴨為例,所見的圖案有“水波游鴨”、“雙鴨戲蓮”、“鴨戲鴛鴦”、“魚鴨戲蓮”之類。紋樣圖案多取對稱和均衡形式,一鴨居前回首顧盼,另一鴨緊緊相隨。也有取三分法布局的,多和鴛鴦組合構(gòu)圖,或“單鴨戲鴛鴦”,或“雙鴨戲單鴦”,畫面中蕩漾的水波,盛開的芙蓉花,微微漂弋的荷葉,及浮游自如嬉戲其間的游鴨鴛鴦,形象寫實而富有情趣,是真實塘景的再現(xiàn),相當生動怡人。在動物類的水族紋樣中,最常見的是游魚紋,有“水波三魚”、“水波五魚”、“水藻群魚”、“雙魚戲蓮”、“魚鴨戲蓮”、“群魚戲海螺”、“鴛鴦游魚戲蓮”、“柳枝群魚”等等。內(nèi)中以“水波三魚”最為生動,在碗的內(nèi)壁取三分法布局,僅用了不多的幾刀,三尾生動逼真的游魚就躍然而存,魚周圍布滿了用篦形工具劃出的重重水波,三魚在水波中鼓腹擺尾游弋自得。不僅畫面生動,而且刻花三魚的灑脫洗練,劃花水波流暢蕩漾,湖綠色青釉的溫潤柔和均融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實屬宋代耀州窯刻劃花青瓷的代表作。
在人物類紋樣圖案中以嬰戲紋最為突出。早在唐代該窯就開始用童嬰紋裝飾瓷器,曾在素胎黑彩盤上見到過繪黑彩的“童孩戲繩”紋。到了五代,又發(fā)展到剔劃花青瓷“嬰戲纏枝”紋。入宋后,我國的繪畫藝術(shù)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不僅山水畫、花鳥畫都以獨立的畫科得到發(fā)展,而且人物畫也發(fā)展的更加精細完美。還從人物畫中產(chǎn)生了專門反映兒童題材的繪畫,出現(xiàn)了一些擅長畫兒童和嬰兒的畫家與其作品,如宣和畫院的蘇漢臣曾畫有“秋庭戲嬰圖”和“貨郎圖”,李嵩亦畫有“貨郎圖卷”等。隨著繪畫藝術(shù)中專題兒童畫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對同時代以至后世瓷器上的嬰戲紋樣圖案有著重要的影響。宋耀瓷上嬰戲紋樣的日益增多,正是以此為背景得以發(fā)展的。嬰戲紋在耀州窯北宋早中期的刻花青瓷中采用較少,在宋晚期的印花青瓷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所見的嬰戲人物紋多種多樣。有“單嬰戲牡丹”和“單嬰戲梅”,取烘云托月的形式布圖,在牡丹或梅花枝葉的中心,突出一個大頭圓臉嬉戲玩耍的胖娃娃形象。又有“雙嬰戲牡丹”、“雙嬰戲梅”、“雙嬰戲枝果”、“雙嬰戲蓮”、“梅竹雙嬰”等,在纏枝或?qū)χΦ哪档、梅、蓮、枝果、梅竹之中,雙嬰或取“喜相逢”的形式相向?qū)?yīng)嬉戲,或取兩頭頂對的順時針旋轉(zhuǎn)形式而嬉戲,亦或取雙足反相頂立順時針旋轉(zhuǎn)形式嬉戲。再有“三嬰蕩枝”,蕩枝的三嬰孩和三折枝牡丹以六出筋為界,取六分格間隔排列;“三嬰戲纏枝舞蝶”(簡稱三嬰戲枝蝶),將三嬰分布在由纏枝圍繞成的變形三角中,在其外環(huán)飾以枝葉和飛舞的三蝶。此外,還有以層層水波作底襯的“四嬰戲把蓮”,以童嬰與山石蘆葦枝葉相穿插的“五嬰戲雙犬”,在繁枝茂葉和串串豐碩的葡萄藤蔓中嬉戲玩耍的“群嬰戲纏枝葡萄”等等。圖案中嬉戲玩耍的童嬰都是大頭圓臉的胖娃娃形象,他們或帶裹兜裸四肢,或全身裸體僅纏飄帶、帶項圈、穿手鐲、著腳釧。在畫面中,隨著纏枝藤蔓和枝葉山石的不同,或張開兩臂雙手握纏枝蕩秋千,或緊抓藤蔓全身懸空,或攀登騰越,或翻身飄舞,逼真地刻劃出一幅幅天真可愛的童嬰盡情嬉戲的生動活潑場景。是宋代瓷器紋樣中極為精美動人的畫面。
與同時代其他瓷窯相比,宋耀州窯的刻花和印花紋樣最為豐富和多樣化,其中有些紋樣,如水族中的摩羯、海馬,人物中的化生,佛教造像中的飛天,道教造像中的鶴駕仙游等等,均是該窯青瓷紋樣中所僅有,尚不見于其他各窯。這些豐富多彩的紋樣圖案,亦是宋代耀窯青瓷譽名天下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