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窯雕塑品大都不施色彩,以單純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質(zhì)地美取勝。
明清德化窯各類雕塑品以佛教人物居多,如觀音、達摩、如來、文殊、普賢、彌勒、羅漢、準提觀音等,姿勢或坐或立,形態(tài)迥異。
單是觀音一種,就有諸多變化,如手持凈瓶、楊柳的楊柳觀音;坐巖、手持經(jīng)卷的讀經(jīng)觀音;漫步五色祥云之上、瀟灑悠閑的游戲觀音;手提魚簍為釣魚、降妖之相的魚簍觀音;乘蓮花浮于水面,漂行自若的一葉觀音;坐崖畔、手持蓮花凝神靜思的威德觀音;頭戴佛像寶冠的延命觀音;懷抱嬰兒的送子觀音;雙手合掌的朝圣觀音;趺坐、左手放于彎膝上,右手向地的眾寶觀音;三目十八臂手執(zhí)杵、瓶、劍、鏡、印等法器的準提觀音等。
此件十八手準提坐像觀音,通高25.8厘米,寬14.6厘米,分上下段塑造,上段準提趺坐,頭戴僧帽,上披巾帽,下垂瓔珞至左右臂,正身雙手合十作祈狀,兩臂后方另有十六只手臂,自背部上下作扇形展開,宛如“背光”,掌中各握“雜寶”,肩披巾垂后背和腹間,穿過玉帶飄垂于趺座下,袒胸掛念珠,著長裙腰束結花帶,坐于蓮花托盤之上。下段有一圓柱上接蓮花托盤,下接浪座,座前浮雕兩游龍昂首對峙,翻騰于浪濤中,龍尾盤繞座背,座的左右各塑一人(人稱海龍王),立于龍背上,拱手執(zhí)物,侍立兩旁。
坐像通體施釉,色乳白,釉潤亮潔。座空心,底露胎,胎厚堅細,造型新穎奇特。
十八手準提坐像在藝術的處理和與瓷質(zhì)的結合上都是非常成功的。
從外部觀察,瓷雕胎體致密,于細膩潔凈的白色中閃黃,釉水的質(zhì)地堅韌瑩潤,素靜淡雅,典雅可愛。瓷雕分上下段塑造:上段準提趺坐,下段有一圓柱,上接蓮花托盤,下接浪座。
如此層次復雜,又以上下兩部組成的瓷雕,在雕塑制作和燒制工藝上的難度都是很高的,體現(xiàn)出作者高超的技術功底和技巧以及對作品藝術處理的理解程度和文化素養(yǎng)的造詣程度,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