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數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在游記中提到:“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別城,名稱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磁(瓷)器,既多且美”,他在回歐洲時帶走了一些德化瓷,其中一件“德化窯青白釉四系罐”,也是后人口中的“馬可·波羅罐”,珍藏于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件到達歐洲的中國瓷器,也成為德化瓷與歐洲文化交流的珍貴見證。

馬可·波羅罐
“歐洲人對德化青白瓷的認識,就是從馬可·波羅把這批瓷器帶到歐洲開始,所以后人就把這批瓷器叫‘馬可·波羅瓶’‘馬可·波羅罐’。”縣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解釋說。

陳建評在創(chuàng)作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藝術的執(zhí)著,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陳建評精心雕琢了一件馬可·波羅陶瓷塑像。身著意大利傳統(tǒng)服飾的馬可·波羅,右手握著雞毛筆,左手拿著書本,神情嚴肅且認真,其邊走邊看邊記錄的游歷狀態(tài)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在設計制作這件作品時,我內心還沒底,因為西方雕塑從結構、衣紋的處理跟德化傳統(tǒng)陶瓷的衣紋、人體的結構處理是不一樣的,所以得找很多資料來參照對比。”陳建評說。

陳建評創(chuàng)作的《馬可·波羅》白瓷塑像
《馬可·波羅游記》為歐洲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大門,而德化陶瓷也以其“既多且美”的特質,迅速征服了西方市場,成為歐洲貴族們競相追逐的奢侈品。
以馬可·波羅為榜樣,更多新時代的“馬可·波羅”不斷涌現(xiàn)。近日,兩名意大利學者來到德化縣重尋馬可·波羅足跡,探索和感受德化瓷的深厚底蘊。
“馬可·波羅在書中描述瓷器是十分珍貴,十分優(yōu)雅的,我在威尼斯的博物館看到德化陶瓷。后來跟隨馬可·波羅的足跡來到德化,給自己做了個花瓶,這是一個特別的經歷,我建議每個人都來這里,在德化去嘗試制作瓷器。”意大利學者馬西莫·安德烈奧利(Massimo Andreoli)說。
“我們知道德化的瓷器是一級水平,歐洲也都熱愛陶瓷,所以看到這些藏品以及它們在數百年間如何發(fā)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意大利學者羅貴辭(Guicciardo Sassoli de" Bianchi)深有體會。
如今,德化縣在傳承歷史榮耀的基礎上,積極開拓進取,持續(xù)加強對外出口貿易,不斷提升德化陶瓷的國際影響力。
憑借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創(chuàng)新的設計理念以及卓越的產品質量,德化陶瓷在全球陶瓷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越來越多的德化陶瓷企業(yè)走出國門,與世界各地的客商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德化瓷的銷售網絡遍布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張亮麗名片。同時,德化縣在2023年啟動“中國白·德化瓷”國際巡展,計劃用5年時間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以德化白瓷為代表的展覽,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
“近年來,我縣通過在數字設計品牌化、生產數字化等方面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深度融合,德化陶瓷產業(yè)向高端化、國際化發(fā)展。”德化縣工信商務局局長賴詩壇說。
馬可·波羅將德化陶瓷的美名傳播到了遙遠的西方。700年后的今天,德化縣以瓷為媒,繼續(xù)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足跡,把德化陶瓷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續(xù)寫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許華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