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蓮觀音
如意觀音坐像
余永綿介紹瓷塑觀音的文化價值
德化瓷塑觀音立像
觀音造像是一道獨特的藝術風景。在古玩書畫界,瓷塑觀音造像的藝術收藏價值也逐漸受到關注。
造型優(yōu)美 刀法深刻
采蓮觀音、送子觀音、水月觀音、渡海觀音……走進泉州收藏愛好者余永綿的收藏室,便可見玻璃柜里擺放著一尊尊千姿百態(tài)、造型優(yōu)美、刀法深刻的德化瓷塑觀音,令人眼花繚亂,仿佛瞬間墜入神奇的陶瓷世界,流連忘返。
上世紀90年代末,余永綿到北京潘家園,偶然發(fā)現(xiàn)一尊清朝德化瓷塑采蓮觀音,面若滿月,發(fā)如細絲,發(fā)髻高挽,目光微垂,慈祥端莊;上身披巾,胸佩蓮花式瓔珞,衣褶貼體,身著廣袖通肩大衣,腳踏鯉魚海水如意蓮座,置于蓮花海浪之間,通體施白釉,色如象牙,釉色純凈,神情嫻雅平靜,安詳自若,似低垂凝思,又似在俯瞰關注著蕓蕓眾生,巧妙地表現(xiàn)了觀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庇護眾生的精神和氣質(zhì),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作為泉州人,對于從小崇敬觀音菩薩的余永綿來說,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后來回到泉州,余永綿開始有意識地到德化、永春、惠安甚至是莆田仙游等地搜集德化瓷塑觀音;有時候在網(wǎng)上看到中意的,他也會想方設法買下。余永綿說:“德化瓷塑觀音造型優(yōu)美,刀法深刻銳利,衣紋流轉(zhuǎn)自然,好似臨風飄拂,且所塑顏容端麗,神韻灑脫,富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充分展現(xiàn)了德化窯瓷塑高超的工藝水平,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這也是我收藏的初衷。”
余永綿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印度神話傳說的介入,佛經(jīng)隨之流傳開來,觀音就是那時傳入中國的。在過去生產(chǎn)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社會,普通民眾遭受傷病、天災橫禍、戰(zhàn)亂等種種苦難,一些老百姓在感到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覺得觀音這樣一位有善心、法力無邊的“神”便是上天派來幫助他們化解危難、解除痛苦的守護神。在對觀音菩薩的信仰中,人們苦難、破碎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在佛教觀念中,觀音代表著大乘佛教最高的精神理念,最能反映大乘佛教的思想,體現(xiàn)慈悲救世、普度眾生這一大乘菩薩最突出的優(yōu)良品格特征,因而觀音成為大乘眾神中最重要的一位神祇,廣泛而長久地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尊敬。人們相信觀音菩薩能順應眾生,所以在佛教藝術中,觀音的形象占據(jù)重要地位,且隨著古玩市場的發(fā)展和民間收藏的崛起而成為青睞的對象。
泰然自若 精妙傳神
德化是我國著名陶瓷產(chǎn)地。宋代時德化已能燒制白瓷和青白釉瓷器。元代時,這兒生產(chǎn)的青白瓷制品遠銷海外。明代生產(chǎn)的白瓷聞名全國,由于所用瓷胎原料的含鐵量低,含鉀量高,高溫燒成后,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下,釉中隱現(xiàn)粉紅或乳白,故而有“豬油白”和“象牙白”之稱。明代時,德化白瓷遠銷歐洲,法國人親昵地稱其為“鵝絨白”和“中國白”。
德化瓷器品種繁多,以碗、盤、碟和爐、杯、尊、鼎為多見。德化的瓷塑制作精湛,人物傳神,成為我國明代瓷塑的典范。人物塑像如達摩、觀音、彌勒佛、羅漢、釋迦牟尼等衣褶線條自然飄逸,神態(tài)莊重,超凡脫俗,在溫潤如玉的釉色襯托下,尤為精妙生動。
余永綿收藏的德化瓷塑觀音大多體態(tài)豐腴,面部豐滿圓潤,雙目瞇縫,含蓄端莊,溫順雅靜,令人感受到觀音泰然自若、成竹在胸的穩(wěn)重神態(tài),給人以力量、信賴和希望,這同樣是基于觀音菩薩慈悲為本的要求塑造的。余永綿展示了一尊胎質(zhì)白而細膩、表面施上白釉、色如象牙、背面有個葫蘆印“何朝宗”方款、底座處有一圈紅色的瓷塑觀音。“作者以嫻熟的手法,把整座瓷像塑造得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把外觀形象美,內(nèi)在氣質(zhì)美、工藝技法美有機地融于一體,達到了思想意蘊與美術效果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余永綿介紹,明代德化窯瓷塑家何朝宗,又名何來,系德化后所村人,早年常為民間廟宇制作泥塑仙佛鬼神,后來走上瓷塑藝術道路,經(jīng)過長期實踐,漸成風格,擅長觀音、達摩、彌勒、如來、呂洞賓等塑像,尤其是擅長觀音像塑造,造型優(yōu)美,精妙傳神,其藝術風格垂范后世,至今仍對現(xiàn)代德化窯的瓷塑藝術有著巨大影響,具有較高的藝術收藏價值。
“何朝宗所制作的瓷塑觀音,臉部刻畫手法細膩柔滑,面容溫柔慈祥,形象生動傳神,長圓的面頰上雙眼微合,端莊秀美。”泉州收藏愛好者郭福榮表示,何朝宗追求單純的雕塑美,色彩選用純凈單一的白色,在雕刻上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主次分明,衣紋深厚洗練有力,流暢中透出了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繪畫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