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窯坊公”的祖龍宮
在瓷都德化,一座獨特的廟宇,千百年來是當?shù)靥沾蓮臉I(yè)者們心中的“圣地”。無論是為建窯、點火而祈福,或是燒成、大賣來敬謝,陶瓷從業(yè)者總不忘來此,與廟里供奉的“窯坊公”說道一番。“窯坊公”何許人?宋代窯爐革新的先驅者——林炳,祖龍宮便是供奉林炳的“圣地”。
“如果說宋元泉州海洋貿易的繁榮給德化陶瓷業(yè)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那么林炳發(fā)明的拱圓穹頂窯爐,便是一次生產力的革新,大大提升了陶瓷產能。”林睦柱今年83歲了,自被推舉為祖龍宮的“守宮人”,四十余年來,他與鄉(xiāng)鄰們共同推動了祖龍宮列入文保單位、廟宇重修,以及重啟了“窯坊公”奉祀典禮。
幾番修繕 祖龍宮重現(xiàn)榮光
每一位踏進祖龍宮的訪客,林睦柱都會熱情地向其介紹“窯坊公”林炳的故事——
宋時,泉州對外貿易十分繁榮,作為主要商貿品之一的陶瓷需求量大幅增加。然而,當時德化燒瓷的窯爐都是一些方形或平頂條形的小窯,無法滿足大規(guī)模生產出口的需求。彼時,德化瑤臺市(今寶美村)人林炳,率先嘗試“拱大窯”,但屢試屢敗,令他非?鄲馈R蝗,林炳在窯前打起瞌睡,夢中得玄女指點,于是新建砌拱圓穹頂主窯室(凸腹),兩旁砌“奶窯”(露乳),砌窯囪拔焰消煙(吐霧)。砌就投燒,一舉功成。林炳由此成為德化“拱大窯”第一人。
為感激玄女“指點”的恩德,林炳塑玄女像并建玄女宮奉祀。林炳逝后,窯工塑林炳像安于玄女之右,并尊其為“窯坊公”。后來,玄女宮經多次修繕、更名,定名為祖龍宮。每逢農歷五月十六日林炳誕辰日,德化當?shù)厝硕家谧纨垖m舉行獨特的祭祀活動,從事陶瓷業(yè)的技工、老板帶著新創(chuàng)作的產品或獲獎作品前來奉祀。
“林炳勇于嘗試、革新窯爐的精神,被瓷鄉(xiāng)人奉為‘祖龍精神’。”林睦柱介紹,千百年來,瓷鄉(xiāng)人堅持守護祖龍宮。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當?shù)爻闪⒆纨垖m管理董事會,林睦柱等人為董事,籌資重修祖龍宮。1990年,祖龍宮重修落成,重新開啟家家戶戶事瓷的繁榮局面。
林睦柱
編寫書籍 傳承弘揚祖龍精神
為更好地傳承弘揚“祖龍精神”,1993年,林睦柱等人牽頭組織了林炳窯爐革新九百周年慶典活動,展出當?shù)卮善鞯锚劗a品及優(yōu)秀作品。“慶典錄像傳至臺灣及東南亞等地,引來各地尋根訪祖團返鄉(xiāng)觀光。一時間,祖龍宮名聲大噪。”林睦柱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有來自日本的尋訪團。
據(jù)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一書載稱,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人加藤四郎曾隨永平寺的禪僧道元入宋,到德化窯學習建窯、制瓷技術,回國后在日本瀨戶設窯燒制陶瓷。另據(jù)鈴木已代《窯爐》一書稱,日本將連室型窯稱為“串窯”,概為間接地從中國福建流傳過去,福建的德化窯估計為日本“串窯”的始祖。
“祖龍宮不僅僅是奉祀‘窯坊公’的一座宮廟,更是承載了千百年德化陶瓷從業(yè)者堅持不懈、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內核。”在林睦柱等人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德化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將祖龍宮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列為旅游景點。
為進一步光大祖龍精神,林睦柱與郭少青遍訪先輩,整理出版《瑤臺陶淵》一書,記錄下林炳的許多傳說故事及祖龍宮的歷史變遷,為研究陶瓷文化的學者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2006年,祖龍宮獲批復重修,林睦柱特意請來畫匠在大殿兩側墻上繪上“林炳拱大窯”“玄女托夢”“大窯建成”“揚帆起航”四幅壁畫,講述林炳“拱大窯”的故事”。
(記者顏雅婷/文 陳小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