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東晉越窯青釉點彩四系罐(見圖),高15、口徑17.5、底徑12.9厘米;施釉不及底,釉汁勻凈,色呈淺青綠?诓考凹绲臉蛐嗡南瞪,飾有褐色斑塊,這類點彩,東晉時風行,遂成時代特征。平底微凹,灰胎堅致。
器外施釉不過底,為東漢至宋元瓷器上的常見現(xiàn)象,是當時為了避免釉汁掛淌造成粘窯,而特意留置的一段過渡空間。 這塊空間,不單便于大件器上釉后的搬下搬上,亦使小件器有了可以捏著刷釉的空檔,同時又利于刷釉時的快速高效(上釉時無須小心翼翼了),F(xiàn)代仿制品上,由于沒有弄明白釉不及底的原因,往往近底的一圈釉層刷得很整齊、很勻稱,這是一個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