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雙,1963年生于淄博市博山區(qū)。結業(yè)于清華美院高級研修班,山東省優(yōu)秀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協(xié)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輕工行業(yè)首席技師。從小在其父周祖功的藝術熏陶下,繼承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家學傳統(tǒng),并融合新元素創(chuàng)新,作品類別日趨豐富,多次在國家、省、市大賽中獲獎。2016年7月,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周成雙一直從事陶瓷裝飾設計的研究,他的刻瓷藝術爐火純青,功底深厚。他彩繪的山水、人物、花鳥等藝術作品,其構圖、意象、色彩、線條都別出心裁、概念全新,極具個性。他的作品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截取綜合裝飾手法加以改造和創(chuàng)新,既反映出高古、典雅的藝術效果,又另辟蹊徑使材質、色釉、彩繪、燒成、刻瓷融為一爐,使畫面完美而統(tǒng)一,時代感強,頗受藏家歡迎。
周成雙1981年進入原博山陶瓷廠學習陶瓷造型、工藝美術裝飾設計、刻瓷和繪畫藝術。他的父親在博山陶瓷廠科研所工作,從事陶瓷研究,受父親熏陶,仔細揣摩刻瓷繪畫藝術手法,不失時機地吸取老藝人的藝術營養(yǎng),逐漸成長為陶瓷廠的業(yè)務骨干�?檀珊屠L畫是陶瓷藝術兩大藝術手法�?檀伤囆g除了要求創(chuàng)作者具備深厚的意識功底外,還要有較高的藝術素養(yǎng)。為此,周成雙除了在實踐中刻苦鉆研繪畫、刻瓷外,還千方百計找時機學習,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yǎng)。他先后上了中國東方美術函授學院、中國書法函授大學等,這使周成雙在繪畫、書法藝術有了一個大的突破。
由于周成雙的勤奮,他在刻瓷、繪畫藝術方面很快凸顯出來,廠里安排周成雙設計制作藝術禮品瓷。1986年,年僅23歲的周成雙設計的15頭“玉雪”茶具榮獲山東省陶瓷設計二等獎。他研制的合成骨質瓷釉下青花獲得了山東省陶瓷協(xié)會金獎,這個設計也為周成雙贏得了2004年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縱觀周成雙工筆彩繪的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他的表現(xiàn)手法以表現(xiàn)結構和姿態(tài)為主,以點組成的面的裝飾效果使作品活靈活現(xiàn),使畫面點線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打破了常規(guī)的表現(xiàn)手法,畫面錯落有致,有疏有密,與瓶形相吻合�?檀刹世L握手中陶藝爐火純青。
而周成雙的釉下青花將現(xiàn)代陶藝、木藝與潑彩窯變融為一爐,是一件多材料相融合的綜合裝飾作品。該作品陶藝扇面潑彩部分清幽,恬靜;木藝裝裱更是不加裝飾,質樸純然,集藝術美與自然美于一身,一股天道自然合一的哲學之氣搖曳其中。欣賞周成雙的彩繪和刻瓷,不僅給以美的享受,更感受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魅力!

周成雙

周成雙女兒周俊卿作品《商周金文》
周成雙作品《山谷佳音》
見到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周成雙時,他正為女兒周俊卿的一件石上書法作品《石緣》提出指導意見。一位是深諳陶瓷彩繪、刻瓷與書法技藝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一位是正在攻讀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方向碩士學位的“學院派”,父女二人互為良師益友,其樂融融。
陶瓷彩繪與刻瓷共同共通
走進周成雙位于家中的“三友齋”工作室,大大小小、各種形態(tài)的瓷器擺滿了客廳整面墻的展架。“這里面有祖孫三代的作品,以我的為主,還有父親周祖功(原博陶科研所工藝美術師)的作品,以及女兒周俊卿的。”周成雙笑著向記者介紹。小小的工作室雖有幾分擁擠,卻因一件件瓷器上靈動的山水、人物、竹子、花鳥而不失藝術氛圍和自然靈氣。
自幼在父親周祖功熏陶下成長的周成雙,繼承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家學傳統(tǒng),成功研制骨質瓷釉下青花彩繪技藝�,F(xiàn)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的他,高溫釉潑彩技藝堪稱一絕,
淄博陶瓷歷史悠久,陶瓷彩繪藝術更是淵源流長。周成雙向記者介紹,我國陶瓷生產在清朝末期開始衰退,但卻出現(xiàn)了幾個閃光點。如民國初年的新粉彩、淺絳彩,宣統(tǒng)時期的青花瓷等都達到較高水平,醴陵的釉下五彩也出現(xiàn)在這個時期。而此時,博山則出現(xiàn)了青花山水瓶、青花大魚盤等青花瓷器。“直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淄博陶瓷彩繪達到高峰,同時還研制成功了滑石瓷釉下汾水,強化瓷釉下和釉上。”周成雙說,父親周祖功創(chuàng)作的汾水大花瓶《梅花茶花圖》等就是這一時期代表作。到80年代末,由彩繪逐步轉入刻瓷的初級階段。
“彩繪與刻瓷本就相通,歸根溯源是一家,而近年來,刻瓷藝術廣泛普及,優(yōu)秀的陶瓷彩繪作品卻少了很多。”周成雙很是遺憾地說,生動的刻瓷藝術作品與扎實的繪畫功底分不開,就他自身而言,也正是得益于多年來醉心書法、研究國畫,積累了豐厚的書法與繪畫功底,才為陶瓷彩繪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仔細品讀周成雙的陶瓷彩繪,他的作品以書入畫,特別講究筆法精致,古意縱橫。無論是深情款款、不勝嬌羞的仕女,還是嬉笑打鬧、天真無邪頑童,亦或是仙風道骨、超凡脫俗的老翁,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融入了真實的情感和對人生本原質樸、真率的領悟。
他創(chuàng)作的《吳昌碩、齊白石》刻瓷版畫,人物組合前后安排巧妙,襯景樹藤穿插期間,設色古樸典雅,整幅作品貼近生活,栩極如生,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和收藏家的青睞。
陶瓷書法 國粹融合的藝術之美
天道酬勤。周成雙經(jīng)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他而言,無論是23歲時即憑借15頭“玉雪”茶具,榮獲山東省陶瓷設計二等獎;還是2004年因研制合成骨質瓷釉下青花,獲評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亦或是2016年,被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均是源于對陶瓷藝術始終如一的追求與努力。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女兒周俊卿也對陶瓷裝飾藝術情有獨鐘。自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yè)畢業(yè)后,她又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繼續(xù)研究美術學專業(yè)書法方向,學習之余,也經(jīng)常與父親交流陶瓷繪畫、書法等技藝。
“書法是一種純線性抽象藝術,它的美是線性的抽象美。陶瓷書法,以書法為陶瓷裝飾主體,通過陶瓷工藝技術制作,在一定溫度下經(jīng)化學反應而成陶瓷藝術品。”周成雙告訴記者,陶瓷書法是他近年來創(chuàng)新研究的主要方向,女兒在學院掌握的專業(yè)知識,也為他提供了不少借鑒。
“女兒的一位具有一定書法造詣的同學,曾嘗試在陶瓷上書寫,但卻無法掌握技巧。”周成雙說。在他看來,書法作為一種裝飾元素在陶器上揮灑,無疑是為書法藝術找到了另一種詮釋形式,使書法擺脫了平面化的章法審美布局,呈現(xiàn)在立體空間之中,這對于書法而言是一種飛越。同樣,對于過多注重彩繪、造型的陶瓷作品來說,也是豐富了其藝術的一種形式。所以,陶瓷書法既是書法藝術形式的延伸,又是陶瓷工藝美術的一種開拓,具有書法藝術和陶瓷工藝美術的雙重特征。因此,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也有著更多、更高的藝術和技法上的要求。
周成雙工作室的一件《陶韻書風》作品,將陶的古拙質樸與書法的高古純厚自然天成,令人賞心悅目。“如今,陶瓷領域彩繪與刻瓷作品大量涌現(xiàn),陶瓷書法的創(chuàng)作相對還是較小規(guī)模,這兩種國粹結合,還需要被不斷注入更多創(chuàng)新嘗試。”周成雙說,他很欣慰地看到包括女兒在內的一批年輕的“學院派”已成長起來,并表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陶瓷藝術濃厚的興趣,相信新的藝術品種也會源源不斷的涌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