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俊蒙和妻子鄭婷在三亞為學生們上陶瓷微雕捏塑課。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礦山石群間,工人頭頂烈日、赤腳而行,運石下山。不遠處,一位老人坐在礦石間用鐵錘碎石,年輕小伙將礦石舂成粉后制成泥漿,取泥、揉泥、拉坯。和藹的婦人在樹下怡然自得地畫坯,為陶瓷作品“穿”上新裝……近日,在三亞外國語學校的陶藝教室里,一組全景展示制瓷工序的陶藝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天工開物》中記載的七十二道制瓷工序,在該校的陶藝課程項目負責人曲俊蒙的指尖魔法下展示得淋漓盡致。
這組作品的精巧做工、細致勾勒和故事刻畫,讓觀賞者仿佛置身于奇妙的陶藝“精微世界”。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組精致的陶藝作品平均高度不到10厘米。
追求極致的微觀場景
從山中取料的勘山、碎石到成型工藝的修模、利坯,從燒制程序的送柴、燒窯到彩繪程序的畫瓷、填色,再到流通環(huán)節(jié)的裝桶、售賣……72組人物詮釋了72道工序,在曲俊蒙的捏塑下,制瓷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工序淋漓盡致。
仔細觀察,這些微雕作品僅為手掌大小,卻細致地體現(xiàn)出人物的五官、肌肉線條和服裝紋理,甚至手臂上的青筋、手掌紋絡、指甲蓋等微小細節(jié)都栩栩如生。人物通過不同場景串聯(lián),猶如一幀幀電影畫面,講述著制瓷的生動故事。
“陶瓷微雕捏塑的魅力在于,能夠用最小的面積,講述最復雜的故事。”這組七十二道陶序圖作品,是目前曲俊蒙最滿意的作品之一。他從去年7月起開始創(chuàng)作,耗時半年之久,于今年年初完成。
與傳統(tǒng)的陶藝作品不同,陶瓷微雕捏塑融合了陶的工藝與瓷的形態(tài)。用指尖捏塑出不同造型,放置在千余度的高溫下燒制成瓷,可流傳百載千年。更為特別的是,微雕作品講究精巧、細致,作品高度一般在25厘米以內,善于運用細節(jié)化的處理展示故事內涵。
“作品要經(jīng)得起1300℃高溫的煉烤,對陶藝作品來說是一大挑戰(zhàn),這就要求作品必須是空心的,不能由外而內簡單捏塑,而是要由內而外逐一豐富作品內容。”曲俊蒙說,這不僅考驗著創(chuàng)作者指尖力度的把控,同時也對空間想象力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將作品的微體現(xiàn)到“最極致”?面對記者的疑問,曲俊蒙比劃了下自己的手指甲,“我曾手捏過一個3厘米的人魚形象,能展示出肢體、魚尾的細節(jié)。”
此外,陶瓷微雕捏塑的難,還難在泥土材料選擇和溫度設置中。“不同顏色的泥土有不同的特點,燒制溫度不能有絲毫偏差。”曲俊蒙說。
玩泥巴玩出的陶藝情懷
來自山東的曲俊蒙接觸陶瓷微雕捏塑技藝,至今已有二十年。但談及與陶的緣分,可追溯到孩童玩泥巴的時候。
玩泥巴、捏泥人是3歲的曲俊蒙和小伙伴們最愛的游戲。當其他小朋友無意識地隨意捏泥時,曲俊蒙已經(jīng)可以做出鍋碗瓢盆等簡單造型。
家人發(fā)現(xiàn)曲俊蒙玩泥巴時展示的天賦后,便給他買了成型效果更佳的橡皮泥。從此,通過橡皮泥,曲俊蒙打開了通往陶藝世界的新大門。
18歲那年,出生在醫(yī)藥世家的他并未學醫(yī),而是在家人的支持下考取了青島大學陶藝專業(yè)。他與陶瓷微雕捏塑的緣分從那時開始聯(lián)結。
在與導師學習的過程中,曲俊蒙了解到陶瓷微雕捏塑技藝?吹讲┪镳^中的相關出土文物,其精巧的造型、絕倫的技藝令曲俊蒙深陷其中。“由于陶瓷微雕捏塑相關文獻資料較少,這門手藝未廣泛流傳,學習只能借助現(xiàn)有文獻資料、圖冊。”初涉這門技藝時,曲俊蒙有幸得到許雅柯、劉倫源、林毅等國內外陶藝和雕塑名師指導。他還通過參考圖書館、博物館里僅存不多的文獻資料,利用課余時間展開摸索式學習。
資料缺乏、技藝難度大、沒有傳承人……面對諸多困難,曲俊蒙以小時候玩泥巴的那份執(zhí)著,堅持練習、嘗試。
“陶瓷微雕捏塑不能只做造型,如何選材、如何捏、如何燒都是考驗。”起初,成功率幾乎為零,“做一個,毀一個”的艱難歲月,曲俊蒙仍記憶猶新。耗時10余天才捏塑好的作品,若稍有偏差,煉烤時便會出現(xiàn)燒裂、變形等五花八門的情況。
這樣“摸爬滾打”的日子持續(xù)了四年。到曲俊蒙大學畢業(yè)那年,一組長1米、寬0.8米的四合院陶瓷微雕捏塑作品終于成功出爐。這套作品包含了房子、家具、人物等百余件物件,均是由曲俊蒙一件一件捏制燒成。這是曲俊蒙成功制作出來的第一組陶瓷微雕捏塑作品,彼時的他才真正邁進這座奇妙的藝術城堡。
因愛扎根瓊島傳承文化
2004年,大學畢業(yè)后,曲俊蒙先后在青島、景德鎮(zhèn)等地開設自己的工作室——鳳凰窯,一邊潛心研究陶瓷微雕捏塑技藝,一邊借助工作室平臺將這門技藝推廣至普通民眾的生活中。
那時,陶瓷微雕捏塑作品多現(xiàn)于博物館、文史館中。由于需要純手工制作,一件作品從設計、捏塑、燒制、成型,耗時少則1至2天,多則要用上十余天,成功率僅在30%左右。相較于能夠用模具批量生產的陶藝作品,陶瓷微雕捏塑作品在市場上并不多見。
“沒想過退縮,這一輩子不成功都不要緊。”面對他人的質疑,對技藝精細化的苛求、執(zhí)著,成為曲俊蒙在這條路上堅持的內在動力。
這個堅持“一條路走到底”的執(zhí)著匠人,因為一次美麗的邂逅,生活開始發(fā)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在一次景德鎮(zhèn)的陶瓷展會上,曲俊蒙遇到了今生摯愛——海南姑娘鄭婷。展會中,一組陶瓷微雕捏塑作品“小怪獸”栩栩如生,女孩兒被曲俊蒙精巧的技藝所吸引。由于對手工藝品擁有共同的執(zhí)著和熱愛,曲俊蒙與鄭婷由此結緣。隨后,志趣相投的兩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海南的椰風海韻,黎族苗族文化獨具魅力。若將傳統(tǒng)陶瓷微雕捏塑文化與瓊島文化相融會產生怎樣的火花?2014年底,曲俊蒙與鄭婷來到海南三亞,開始新的探索,在當?shù)夭娠L、創(chuàng)作、授課。
曲俊蒙性格內向沉穩(wěn),結合鄭婷天馬行空的設計巧思,他們制作的陶瓷微雕捏塑作品紛紛在海南“綻放”,黎錦姑娘、“抱魚”娃娃、可愛鯊魚、包子猴等富有瓊島元素的作品各具特色。隨著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qū)等景區(qū)、酒店、文藝書吧、咖啡廳的合作加盟,鳳凰窯的作品迅速走進公眾視野。
目前,曲俊蒙在三亞外國語學校開設了以中國非遺文化“陶瓷微雕捏塑”為核心的陶藝課程。這門課程向中外學生傳授陶瓷微雕捏塑的文化精髓,以期通過教育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揚。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該讓更多人去體會、去感受、去發(fā)揚。”曲俊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