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繕修復(fù)的一個大原則是最大程度保證完整性,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對器物造成二次傷害,所以碎掉的部分盡量都找回來。” ——漆畫藝術(shù)家 陳錦欽
金屬、陶瓷、玉器、玻璃、木頭等材質(zhì)的都能修補,通過精心修補不但讓殘缺的物品復(fù)活恢復(fù)實用價值,而且還增添了一種美感。
1
2
3 用糯米糊調(diào)和生漆成為漆糊,涂抹在碎片的橫切面上,然后把碎片粘在一起,用刮刀磨去多余漆糊,保證嚴絲合縫。
金繕,一門古老的手藝,按照字面理解就是“用金來修繕”,歷來屬于漆藝范疇,也可視作其一個分支,在文物修復(fù)方面可以大顯身手。漆藝,在中國源遠流長,新石器時期,先人就已經(jīng)會在木碗上涂朱漆了,考古發(fā)現(xiàn)的這只木碗“造型美觀,色澤鮮艷,它的物理性能和漆相同”。雖然漆的使用歷史久遠,但是《考工記》之類的古書上卻沒有“漆工”的記載,這是因為髹漆是古代百工都要掌握的技藝。
漆的黏性大于AB膠,硬度超過水泥
漆畫藝術(shù)家陳錦欽的工作室藏身在廣州市海珠區(qū)前進路,一進工作室就見到臺子上擺放著一大堆各種造型的陶瓷,幾只茶杯上有幾道蜿蜒曲折的金線,打破了單一的視覺效果;另外幾只大點的碗,碗沿部位都被補了幾塊不同大小和形狀的補丁,顏色是淺黃色,“這個還沒完工,接下來要在上面做漆藝造型。”除此,還有幾只殘缺的碗和盤放置一邊,靜靜地等待被施加“手術(shù)”。
金繕,古人都是作為一種實用工藝來使用的,“金屬、陶瓷、玉器、玻璃、木頭等材質(zhì)的都能修補,通過精心修補不但讓殘缺的物品復(fù)活恢復(fù)實用價值,而且還增添了一種美感。”陳錦欽說,金繕是利用了天然大漆的黏性,在殘破處進行粘連,“注意一定要用生漆,漆的黏性大于AB膠,硬度可以超過水泥。”
既然金繕離不開漆,那么首先要了解漆為何物。生漆是從漆樹上采集、未經(jīng)煉制的天然漆液。漆樹原產(chǎn)東南亞,比較而言,中國所產(chǎn)生漆強度和光澤較佳,貴州畢節(jié)、湖北毛壩、四川城口和陜西安康是我國四大名漆產(chǎn)地,“天然生漆呈乳白色,含有水分20%-40%左右,里面有雜質(zhì),經(jīng)過過濾能得到精制生漆”,陳錦欽一邊介紹一邊拿出一盒生漆展示給記者看,他說生漆極易氧化,果然不一會就變成了褐色,“所以要密閉存放。”
同是修補術(shù),金繕與鋦瓷有何不同?
金繕跟另一門古老工藝鋦瓷很像:“二者都是修補,讓器物恢復(fù)完整,”陳錦欽說兩種工藝各有千秋,非要比較的話,“我認為鋦瓷對器物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因為要鉚釘子上去,所以一定要在器身上鉆兩個孔才行;也正因為有了鉚釘,所以受力大于金繕修補,結(jié)實度高一些。有些用漆修補的器物時間長了,可能還會開裂。對于一些薄胎器物,鋦瓷可能不適用,此時就要考慮金繕。”
陳錦欽的漆畫有很深造詣,對漆的語言早已了然于胸,并且能自由發(fā)揮,“比起漆器和漆畫,金繕簡單很多,它只是我業(yè)余的一個愛好,也可以看做漆畫制作的延伸,平時多是幫朋友修補一些古玩、陶瓷等,并不以此為專業(yè)。”陳錦欽指著一只修繕完好的紫砂壺說,“這個是一個畫家朋友的定制紫砂壺,壺底摔掉了兩大塊。金繕修復(fù)的一個大原則是最大程度保證完整性,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對器物造成二次傷害,所以碎掉的部分盡量都找回來。”
陳錦欽說,金繕第一步是清洗,像這個茶壺比較簡單,用家里的清潔劑洗就可以了;一些比較難洗的陳年污垢可能要用到機器或者用草酸泡,才能洗干凈。
調(diào)漆糊粘補碎片,再放蔭室陰干7-10天
清洗后的器物可以晾干也可以用微波爐烘干,這個時候就可以調(diào)漆糊了。“先調(diào)糯米粉,面粉或者米粉也行,加水混合調(diào)成糊狀。在日本傳統(tǒng)的做法是先蒸糯米飯,然后把飯粒捏碎,再濾汁,制成米糊。接著,按照1 1或者2 3的比例,加入生漆,有時候生漆會稍微放多一些。”陳錦欽說,調(diào)漆糊雖然聽上去簡單,實際操作卻要憑經(jīng)驗,雖然“漆無水不干”,但是水多了漆糊太稀,水少了太稠,“太稀了,就要慢慢調(diào),讓里面的水分蒸發(fā)出一些來。”
用這種漆糊把紫砂壺破損的地方粘接起來,干透后有非常大的粘結(jié)強度,甚至超過環(huán)氧樹脂AB膠,并且耐水耐磨。“用毛筆蘸取漆糊,均勻地涂在破損的切面上,然后把碎片粘上去。”陳錦欽說,多余的漆糊會溢出來,不用理會,拼接好后再微調(diào),一定要保證壺的兩片是嚴絲合縫的?梢杂霉蔚豆蔚粢绯龅钠岷,然后再輕輕地刮過來刮過去,感覺很順暢,沒有任何掛礙感,就行了。
為了保險起見,涂完漆糊后,再用紙膠布粘在外面,接著放到蔭室中晾干,陰干條件一般是溫度為25 以上,相對濕度為75%左右,需要7-10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