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鐵“鄧瓷”復燒地
2016年4月,鄧州市團結(jié)中路棚戶區(qū)改造,在推土機對舊屋進行清理的過程中,地基下竟然清理出了大量古瓷片,一些精美的青瓷片花紋圖飾清晰,一時間,有關(guān)“鄧瓷”的話題再次被引爆……
2017年5月,金色的麥浪鋪設大地。在張村鎮(zhèn)后五湖村,一位瘦弱的年輕人正在專心致志地燒制“鄧瓷”。
帶著對“鄧瓷”的好奇,記者走進張村鎮(zhèn)后五湖村一個偏僻的農(nóng)家院子里,映入眼簾的是博物架上一排排還未燒制的胚和胎,雖然工序未完工,但依舊可以看出原始的精美造型和紋飾。而一些燒制成功的“鄧瓷”泛出釉瓷青色,古樸端莊,法度儼然,不拘一格,盡態(tài)極妍。
眼前的呂鐵,是這個院落的主人,也是當代“鄧瓷”復燒地的主人。這位1979年出生于后五湖村的年輕人從小就喜歡研究歷史,學習歷史,愛好歷史。上學時,畫畫課和歷史課是呂鐵的最愛。后來上大學以及進修,呂鐵選擇的就是藝術(shù)設計系,為他以后追求的“鄧瓷”藝術(sh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畢業(yè)后,呂鐵奔赴南方,做服裝生意,積累了一定的資金。
2013年5月,呂鐵意外地得到一個消息,毗鄰鄧州的內(nèi)鄉(xiāng)縣鄧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個消息對呂鐵是一場不小的震動。一個鄰縣的國保認定讓他開始關(guān)注“鄧瓷”,并把目光投向了故鄉(xiāng)鄧州,那里的鄧文化源遠流長,一個鄧字能寫出多少滄海桑田,日星斗移。舞F,這位內(nèi)心裝著一團火的年輕人萌生了許多想法,他翻開了塵封的歷史,一個鄧字竟然改變了他的命運和生活軌跡。
鄧州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豫鄂陜?nèi)〗唤缣幬幕行闹唬菤v史上荊楚文化連接中原文化的重要融合區(qū)。在豫西南陶瓷史上,有史料記載的古窯唯有鄧州窯,所燒瓷器亦稱“鄧瓷”。據(jù)南宋葉寘《坦齋筆衡》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今鄧州)、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窯,質(zhì)頗粗厚”。“鄧瓷”在文獻中的地位在耀州、龍泉等瓷之上,是宋代全國青瓷典范,是南襄盆地有史可考的唯一官窯器。“鄧瓷”精品散布國內(nèi)外,深受收藏界的喜愛。
“鄧瓷文化作為家鄉(xiāng)的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是多少代能工巧匠殫精竭慮研制的技藝,把鄧州窯從民窯變?yōu)楣俑G,把產(chǎn)品從黑瓷變?yōu)榍啻桑褵乒に囃葡驑O致而暢銷海內(nèi)外已達七百余年,這么輝煌的歷史不能就此失落……”呂鐵說,“在近現(xiàn)代的發(fā)展史中‘鄧瓷’一直默默無聞。曾幾何時,‘仲景’品牌的喪失已成為鄧州人民心中一種無法愈合的傷痛。‘國保’鄧瓷是恢復鄧州唐宋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能再次成為我們面前的過客。”
呂鐵下定決心,要恢復“鄧瓷”,恢復“鄧瓷”的燒制,他要讓“鄧瓷”重見天日。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他奔赴北方瓷都——禹州神垕成立鄧瓷團隊,與吳志彬等有關(guān)瓷器專家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艱辛試驗,摸索,燒制;回鄧州,在81歲老窯工模糊記憶下,眾人遍尋鄧州群山找瓷土;2015年,呂鐵成功地注冊到了“鄧瓷”商標,順勢在花洲書院紀念品展銷服務中心成立了專門的“鄧瓷”保護恢復工作室。
2013年至2016年,呂鐵在禹州神垕試燒,反反復復的失敗,反反復復的研究,找原因,水、土、微量元素、礦物質(zhì)等等不可確定的因素都時刻存在,與其說是一種耐心和毅力的支撐,倒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的堅守。2016年12月20日,“鄧瓷”終于燒制成功,呂鐵捧著一只出窖的瓷器激動得像個孩子似的大哭不已……
2017年新年伊始,懷著對“鄧瓷”的深厚情感,呂鐵踏進了他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走進他家的院落,成立“鄧瓷”復燒地。曾經(jīng)付出的心血與汗水,曾經(jīng)嘗遍的酸甜苦辣,在這個他生長的地方更讓他百感交集,他認為,“鄧瓷”那種來自鄧穰唐宋古文化的遠古榮光一定會在這個鄉(xiāng)村里閃耀。
經(jīng)過五次落地試燒,“鄧瓷”成功出爐,令人歡欣鼓舞。但物質(zhì)上的和精神上的巨大投入,讓呂鐵為“鄧瓷”放棄了很多,他的舉動不完全能得到別人的理解,但這個執(zhí)拗的年輕人,骨子里只有一個理念,那就是一定要讓“鄧瓷”從遠古走近我們的生活,讓在外的游子們每每想起故鄉(xiāng),念起故鄉(xiāng)時,會有一束溫潤之光把心底照亮,幽然而綿長。
鐵和瓷是兩種形態(tài)迥異的器物,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冰冷和一個看似溫暖的兩個個體有了一段遠緣。
愿呂鐵和他的“鄧瓷”文化能攜手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