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父一直主張師法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大自然是千變?nèi)f化的,一棵樹乃至一塊石頭都有獨特的一面,值得我們?nèi)ザ嘧聊,多去思考。我希望嶺南派的后人多聽高劍父先生的話,把嶺南派發(fā)揚光大。”作為著名廣彩大師、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劉群興之子,劉致遠一直謹承家學,在廣彩陶瓷的藝術創(chuàng)作路上不斷鉆研探索。時值“嶺南華彩——高勵節(jié)劉致遠作品展”將于1月10日在深圳美術館展出,劉致遠日前來深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據(jù)介紹,在此次展覽中,除了展出劉致遠的61件陶瓷作品,20件國畫之外,還將專門展出其父劉群興所創(chuàng)作的三件手稿,其中包括劉群興著名的陶瓷作品《唐明王擊球圖》。此外,劉致遠與高劍父之子高勵節(jié)以及高勵節(jié)的母親翁芝一起創(chuàng)作的一件作品也會展出,誠屬珍貴。
自幼得父親悉心傳授
劉致遠1951年出生于廣州市海珠區(qū)龍道尾,8歲便跟隨父親學習國畫、陶瓷制作及彩繪,耳濡目染,更得到父親的悉心傳授其心得。于繪制山水彩瓷時既有山河磅礡之勢、又有匠心細刻的精致,而且作品題材眾多,能將寫生的真實景況和人民生活融入陶瓷的彩繪,是現(xiàn)今嶺南畫派廣彩陶瓷界別中一個不可多得的創(chuàng)作家。值得一提的是,劉致遠的父親劉群興是嶺南畫派高劍父的首徒,亦為廣彩大師。
作為廣彩陶瓷的靈魂人物,劉群興窮畢生鉆研廣彩繪畫及燒制技術、其作品《唐明皇擊球圖》以康熙五彩用色及傳統(tǒng)中國畫雙勾描法繪成、并于1915年舊金山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中獲得金獎、獲負盛名。談及父親劉群興這位廣彩大師,劉致遠向記者分享了父親一些故事。他講道,劉群興自幼和高家為鄰居,高劍父早期學畫于居巢,其弟高奇峰與劉群興為同學。由于種種關系,劉群興亦成為高劍父的首徒。由于后期劉家家境衰落,被逼到西關一家大戶人家做書僮,其人家亦是一個書香世家,家中有藏書閣。“父親為人勤力、忠實,亦得主人喜歡,爾后成為主人家的干兒子,藏書閣也成為他流連的地方。主人家亦將其看的書一一解釋給他聽。”劉致遠介紹,父親劉群興最早接觸的書是《天工開物》這部中國古代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當中對陶瓷的研究不少,而主人家將書中有關陶瓷的化學成分向父親講解,裨益父親不少,對父親后來成為一代陶瓷大師不無關系。
劉致遠介紹說,1915年由于廣東組成藝術家團參加美國萬國博覽會,父親劉群興的作品《唐明皇擊球圖》展出并獲金獎,從而帶動整個廣彩出口陶瓷事業(yè)。“當時的獎金有60個大洋,父親用獎金購入一地建窖作陶瓷研究室(磘溪窯),而廣東省輕工業(yè)廳硅酸鹽陶瓷研究所的前身亦就是我家中的陶瓷試驗場。”
在傳統(tǒng)工藝上敢于創(chuàng)新
劉致遠1982年移居香港,一直堅持國畫與陶瓷的創(chuàng)作,更能將國畫之渲染運用到陶瓷之上,及后亦多次參加國際展覽、包括廣東省彩瓷精品展、2002年于加拿大多倫多舉辦嶺南名家劉群興師生作品展;于澳門圣若瑟大學舉行個人展覽等,以及以香港代表身份參與國際性的文化交流活動等。現(xiàn)為景德鎮(zhèn)學院、湖南工程學院客座教授。
眾所周知,廣彩最初見于清康熙中晚期,成熟于乾隆嘉慶時期,繁盛至道光咸豐光緒時期。廣彩是在五彩、粉彩、琺瑯彩的基礎行變而來的陶瓷作品,得到社會的認同,同時為外銷需求而產(chǎn)生的一個彩瓷品類。
在劉致遠看來,嶺南的彩瓷風格吸收古人的風格和結合地方的風景與人民的生活,從大自然景物入瓷,將國畫的渲染和花卉的沒骨法運用到瓷上,形成其獨有的風格和特色,特別受外國朋友的喜歡。
對于陶瓷藝術的彩繪發(fā)展,劉致遠主張以畫入瓷,將寫生的真實境況和人民生活融入陶瓷的彩繪。他表示,就如景德鎮(zhèn)學院與非洲陶瓷的創(chuàng)作和運用,恰恰反映人民生活與大自然的一面,使畫面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在傳統(tǒng)的工藝流程中要敢于創(chuàng)新,在釉彩上加以研究和高溫窯變上爭取更大的成果。
“陶瓷藝術的發(fā)展要配合‘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走出去,使人們更多地了解中國藝術的發(fā)展與其獨特的吸引力。就如‘走進非洲——景德鎮(zhèn)學院陶瓷藝術作品展’,利用非洲大自然的景觀和非洲動物的生態(tài),將它們運用到陶瓷上使瓷面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從而取得成功,通過交流和探究研討,提高陶瓷的質(zhì)素,和世界的距離邁進新一步。”劉致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