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網(wǎng)訊 “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云。”這是一首描繪長沙窯燒造盛況的詩。興起于八世紀末、九世紀初的長沙窯,將南北釉上、釉下彩融為一爐,成為彩的集大成者,打破了當時制瓷“南青北白”的格局,初步形成青、白、彩三足鼎立之勢。——我國陶瓷史上如此重要的一個品種,在其遺址被發(fā)現(xiàn)60年后首次赴京,于北京藝術博物館集中展示173件(套)展品。2016年7月23日,由北京藝術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共同組織的專題展覽《詩意的彩瓷——長沙窯瓷器藝術展》開幕,展覽從裝飾與工藝兩個方面入手,呈現(xiàn)了長沙窯瓷的三大特點:南北工藝的融合、與西亞文化的結(jié)合以及首次將書畫應用于瓷器。當天下午,學術報告會在湖北大廈舉行,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李建毛、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興國、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陸明華和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所長任志錄分別做了主題發(fā)言,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做了報告總結(jié)。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于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孫新民,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大樹等專家、領導和學者等共50多人出席了會議。
據(jù)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李建毛介紹,安史之亂后,北方人大量南遷,很多北方的制瓷工藝傳到南方。此時長沙窯出現(xiàn)了白釉瓷,這是一種不同于北方白瓷所施透明釉的乳濁釉。來自北方唐三彩的模印貼花工藝和在瓷胎上施化妝土的做法,以及釉上彩工藝,都被南下的窯工帶到了長沙銅官一帶。長沙窯同時也吸取了許多南方窯特別是岳州窯及其前身湘陰窯的技藝,比如釉下彩技法、龍窯燒制等。
【唐】釉上彩寫意畫執(zhí)壺
【唐】一件非常珍貴的銅紅釉執(zhí)壺
長沙窯蘊含許多西域文化元素,包括造型、裝飾手法、裝飾紋樣等,如受薩珊波斯金銀器影響的模印貼花紋樣往往涂成褐斑,以彰顯裝飾圖案。此次展覽就有多件這樣的器物,包括一件體現(xiàn)西亞風情的胡旋舞圖案雙系壺和一件椰棗圖案雙系罐。
文字和繪畫在瓷器中找到新的載體,是從長沙窯開始。長沙窯瓷器的繪畫題材非常廣,有動物、花草、人物、山水、云氣、建筑等各類題材。工匠們還大量用詩歌、警句來裝飾瓷器,有的瓷器上甚至包含有校對符號。下圖是已發(fā)現(xiàn)的長沙窯瓷上惟一一件詩與畫結(jié)合的“竹林七賢詩畫罐”,人物在一面,詩在另一面。
【唐】詩詞壺
本次展覽將于10月23日結(jié)束。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在報告會上
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李建毛做主題報告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興國做主題報告
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陸明華做主題報告
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所長任志錄做主題報告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做了報告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