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由香港藝術館、澳門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和湖北省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海上瓷路文物大展”在武漢舉行。
此次展覽展出了大量西沙群島出水陶瓷器,分為“東方瓷國”、“海上通衢”、“瓷藝遠播”三個部分。展出瓷器精品172件(組),涵蓋了自漢至清的外銷陶瓷精品。瓷器上繪制的有中國山川泉瀑、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仕女嬰戲等東方元素的瓷器精品。
據(jù)介紹,展覽展出了《潮窯青白釉蓮瓣爐》、《五彩開光花卉紋盤》、《五彩風形軍持》、《仿中國青花八角盤》、《斗彩樓閣軍持》、《白釉貼琺瑯彩花卉紋壺》等重要瓷器。其中,許多出水于西沙群島水域的瓷器,成為此次展會上的最大亮點。
據(jù)了解,1974年和1975年,中國在西沙群島進行兩次水下文物調(diào)查,在北礁打撈出陶瓷器及其它文物1200多件,產(chǎn)地為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等地。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認為,“海上瓷路”是古代中國與國外交通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其形成于秦漢,成熟于西漢,在唐代得到了迅猛發(fā)展,西沙群島就是當時重要的必經(jīng)之路。方勤表示,這一發(fā)現(xiàn)描繪出了中國海上瓷路路線圖,也印證了中國古代商船曾在這里頻繁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