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景明正在工作室內對茶壺的每個部件進行調試和改進。
“我并不注重‘量’的生產,我只在乎我的產品是否精致到極致,讓人使用起來愛不釋手,而且還價廉。”以上是泉州中舜陶瓷有限公司掌門人顏景明留給記者最深印象的一句話。1月14日,記者探訪中舜公司產品展示廳時發(fā)現,這家僅有5年歷史的茶具陶瓷廠截至目前僅有20款茶壺,但卻擁有了16項產品專利;30多名的工人的企業(yè)年產量達200多萬,產品供不應求,倉庫始終保持“零庫存”。
壺迷:精心做壺 做最精致的壺
壺,是顏景明平生最愛的物件。16年前他出差宜興時,看到琳瑯滿目的精品茶壺便愛不釋手,隨后花盡全身僅有的7000元,買了10把精品的紫砂壺回家把玩;8年前,因為愛之所及,在原有陶瓷原材料生意的基礎上開始有了籌辦陶瓷廠的念頭,并開始定位工廠的發(fā)展方向和主要產品;5年前,在妻子的支持下,顏景明開始投建自己的中舜陶瓷公司,并將公司定位于“致力于茶具用品的研發(fā)和生產”,并啟用其祖輩窯爐名“唐月窯”作為品牌。
就這樣,5年來顏景明作為泉州中舜陶瓷有限公司掌門人親自參與每套茶具每把茶壺的形制研究,使其達到精益求精。在他的辦公室內,記者看到了一把最新投產的“把壺”。該壺因壺頂有瑪瑙珠點綴且通體白色如玉,故取名“瑪瑙玉瓷”,設計者還在壺蓋一側設置一塊凸起的小方印,起到了隔熱作用;壺把則用楠木削制而成,典雅大方。“這把壺是我們最新設計,也是我最為滿意的一把茶壺。”顏景明說。
談起“瑪瑙玉瓷”茶壺的出品,記者在顏景明的工作室里發(fā)現,其桌上依然擺著該壺的許多各式組件,就壺柄造型便有四組。“不要看這壺柄,為了讓它與壺身的流線型搭配,為了便于使用者舒適的手感,我研究了好多天。”顏景明介紹,該壺把設計之初全部采用蘿卜削制,從壺柄的長短、粗細,到造型與壺身的協調、與人體手持的舒適度,足足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最后,還在把壺手柄的用料上進行了考究,選取了略顯沉穩(wěn)的暗色楠木原料,搭配與壺身的金色印章點綴,和茶杯上的江南窗格圖飾,使之有種“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感覺。
而對另一把茶壺的制作,顏景明更是體會尤深。這是一把普通造型的陶瓷茶壺,外形與常見的宜興紫砂壺相似。然而,如何讓宜興紫砂的嚴密度融入德化的陶瓷壺中,這成為了顏景明的產品難題,也成為了他追求的目標。通過顏景明的演示記者看到,如今這款陶瓷茶壺在裝滿水后將壺嘴封堵并倒扣,不僅壺內水不滴灑外漏,甚至還可以達到宜興紫砂壺蓋不掉落的特點。“壺嘴,就這個壺嘴,我連續(xù)3天共19個小時站在設計師旁邊,與他一起不斷地研制更完美的造型。”顏景明表示,該壺出品后訂單便絡繹不絕,有顧客美譽為“陶瓷中的紫砂壺”。
也正因顏景明的精雕細琢,每把茶壺從美感造型到實用價值都精益求精,得到了行內許多朋友和銷售商的肯定。辦廠5年來,這家只做茶壺的陶瓷公司僅開發(fā)產品20種,其中專利便獲得16個,產品遠銷各地,深受歡迎。

瑪瑙玉壺套件
零庫存:在生意中交朋友 用心追逐夢想
“零庫存”、“供不應求”,這些詞是多少企業(yè)希望達到的效果和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記者卻在德化中舜陶瓷有限公司里看到了如此令人羨慕的現象,盡管天色已過黃昏,但工人們還忙碌著將產品裝車,倉庫管理員也正在和出貨人員清點數量。
倉庫管理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天都要按照預約單給訂貨的商家供貨,而這些商家都是幾個月前就已經下單預約,公司的倉庫始終保持“零庫存”。
對此,顏景明頗感欣慰,在他看來達到“零庫存”的目標不僅來源于產品的精益求精,還在于從生意中交朋友。他說,在做“瑪瑙玉瓷”的時候,壺蓋上的瑪瑙珠和固定瑪瑙珠的銅螺絲因為量小,許多廠家都拒絕供貨前精致加工,這讓其倍傷腦筋。
“感情牌,就是通過逐漸深厚的感情,對方答應給我供貨,并按我的要求精致加工。”顏景明說,通過泡茶聊天的方式,他與廠商逐步深入接觸,最后供貨商被他的執(zhí)著和理想所打動,滿足了其精致加工的需求,“做生意也是有方式,而交朋友就是最好的方式。”
5年來,顏景明精簡公司人員,使每位員工有的放矢地發(fā)揮長處,而自己則親自擔任設計,節(jié)省了公司不必要的開支。“我始終認為,最好的產品廣告就是用戶的口碑,這種一傳十,十傳百的影響力遠比硬性廣告效果好。而且將這筆節(jié)省的開支讓利給顧客,以降低成本吸引客商。”顏景明介紹,目前他公司有員工30多人,年產值超200萬,每天都可以接到來自各地的訂單。
“因為愛壺,所以做壺。而每一把壺的批量生產前,都會在我辦公室的茶幾上放置半個月,通過自己和每個客人的親身體驗,以及再修改再體驗,保證產品的‘精’。”顏景明透露,在產品正式投產時他還會將最新產品通過微信圈介紹給業(yè)內的朋友,由于每款壺從設計到出品的周期很長,其間又吸納了許多客戶咨詢和建議,所以每次推出都會得到大家的支持。“慢慢的,產品也在業(yè)內有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客戶期待值,這或許就是‘零庫存’的根本所在。”
唐月照今人,古窯傳薪火。多年來,顏景明作為專注功夫茶具研發(fā)生產的第5代傳承人,始終秉持著祖輩“唐月窯”的精神,從閱讀博取古今文化精髓,與友朋閑談獲取百家之智拓展思路,在刻苦研發(fā)中追求精致和極致。在采訪中,記者從顏景明身上感受到的不僅是一位陶瓷人的執(zhí)著,還能感觸到一位年輕儒商對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