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眼里,瓶子、蓋子、罐子、碗、碎片等瓷器沒什么好玩的,可在57歲的張衛(wèi)國眼中,破瓷器成了無價之寶,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并以收藏瓷器為樂。7月4日,記者來到了他的工作室,聽他講述自己與瓷器收藏的故事。
下崗工人的收藏世界
“以前我在臨汾造紙廠工作,由于單位不景氣下崗,一次偶然的機會結(jié)識了喜歡收藏瓷器的朋友張新華,受他的影響,慢慢地喜歡上了瓷器收藏。”張衛(wèi)國說,沒想到這一開始,15個年頭就這樣過去了。
這是一間約20平方米的收藏室,記者看到,這里簡直是一個瓷器的世界。各類大小不等、風格迥異的瓷瓶、瓷碗、瓷杯、瓷盤、瓷尊、瓷壺、瓷缸等器物擺放有序。這些瓷器有些古樸厚重、有些華麗精致,每件瓷器造型各具特色、圖案精美、色澤艷麗,有花鳥、人物、山水等多種題材,有些精品器物下面還配有圖片,注明名稱、朝代、尺寸、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等。
張衛(wèi)國說:平日里,常有一些喜好收藏的朋友過來交流收藏心得,大家都屬于活到老、學到老的類型,常常探討到很晚,一起增長見識。”
“吃虧”是繳納的學費
大家都知道,瓷器收藏光有興趣是不夠的,在收藏的世界里存在一定的風險,只有在一次次地實踐中鍛煉眼力、增長知識,才能在這一行中站穩(wěn)腳跟,不會“打眼”。
平時,張衛(wèi)國最喜歡逛古玩市場,東摸摸、西瞧瞧,見到有喜歡的瓷器就拿在手里反復看個不停。有時,他的舉動讓攤主很為難,認真給他介紹了很長時間,但卻不敢輕易買走。
“干這一行都是上當‘交學費’學出來的。最初,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收藏,見到喜歡的瓷器就拿在手上,與攤主或身邊的藏友聊上幾句,感覺很快樂。我喜歡漢代、晉代、南北朝等年代久遠的瓷器,但是價格太高,又因為鑒別能力有限,所以不敢占為己有,怕上當。但是,我會仔細地看,回到家翻閱資料認真研究,當然有時遇到喜歡的瓷器也會淘上一兩件拿回家,沒事的時候拿出來觀賞,這種樂趣是別人難以體會到的。”張衛(wèi)國如是說。
學習讓他更愛瓷器收藏
隨著對瓷器研究地不斷深入,張衛(wèi)國在收藏過程中總結(jié)出對藏品的鑒賞方式:一種是通過直觀,另一種是通過微觀,這樣的鑒別方法才更科學。
“我很喜歡收藏瓷器,沒事時看書、上網(wǎng)查閱資料學習,理論結(jié)合實際鍛煉眼力,從中獲得經(jīng)驗。從器形直觀看柚色、胎土、紋飾,聽聲音,掂重量;從微觀看,是通過顯微鏡辨別收藏器物的年代,以及老化的程度是否合規(guī)。”張衛(wèi)國說,他經(jīng)常收集一些瓷器碎片學習,了解宋代五大名窯和民間八大名窯瓷器的特點,也從紋飾、工藝中掌握時代的特征。
張衛(wèi)國告訴記者:自古以來,瓷器的‘瓶瓶罐罐’就象征著歲歲平安,一般瓷瓶上都有福、祿、財、壽等寓意好的圖樣,比如求財,上面繪有小豬、蟬;求福繪有葫蘆、蝙蝠等;當官則是蓮花、竹子等,寓意節(jié)節(jié)高升,大都預示著生活的美好。”正是因為不斷地學習,張衛(wèi)國的鑒賞能力提高得很快,也讓他從中體會到,瓷器收藏的真正樂趣,在于研究瓷器的過程中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梁麗 丁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