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世紀起,歐洲王室曾流行過長達200余年的中國文化熱。滬上鑒賞家程庸游歷歐洲17年,27日他在南京作了以“‘一帶一路’視野下的歐洲皇室收藏”為主題的講座,告訴人們作為“一帶一路”終點的西歐,皇室曾多么珍愛中國的瓷器和中國文化。
程庸告訴記者,“一帶一路”的貿易中,瓷器、茶葉和絲綢是千年暢銷不衰的商品,在西亞和好望角都留下大量遺跡,歐洲皇室珍藏的大量瓷器,成為絲路歷史的見證。
中國瓷器在西歐一直是地位、財富和品味的象征。在法國,路易十四為情婦蒙特斯潘修建了特里亞農瓷宮(即中國宮),內部模仿中國青花瓷以白地藍花裝飾,外部模仿中國亭子,每層檐翼懸掛響鈴,周邊還借鑒中國園林,設計了巖洞、假山、拱橋、曲溪。奧地利皇宮內的中國瓷器廳選用青花瓷風格裝飾四壁,墻上 213幅圖畫皆為中國風俗題材,作者甚至包括茜茜公主的丈夫,當時的皇帝弗郎茨·斯蒂芬一世。在英國,有一件嘉慶時期專門為國王喬治四世定制的青花加彩寶塔,高達2.8米,塔身運用繪畫、鏤空雕、人物圓雕、鑲嵌金飾品等多種工藝,富麗堂皇。就連大文豪雨果,也為妻子特制“中國詩屋”,客廳墻上滿滿當當?shù)貟鞚M中國瓷器。
中國瓷器輸入,也啟蒙了歐洲陶瓷業(yè)。程庸查閱文獻后發(fā)現(xiàn),早在16世紀,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就仿制出了青花瓷,但原料是沙子、玻璃和黏土等,無法形成堅硬透明的釉彩瓷。而特里亞農瓷宮因為使用自制的低溫軟陶,不久就開裂漏水,路易十四甚至派傳教士殷弘緒“臥底”景德鎮(zhèn)偷藝,終于燒出了硬質陶。此后,德國麥森窯、法國塞夫勒窯、荷蘭代爾夫特窯、英國斯塔福德郡的韋奇伍德窯、伍斯特窯等先后完善了自己的陶瓷工藝,到19世紀早期,歐洲瓷器已經可以與中國瓷器進行市場競爭。程庸說,今天我們回首陶瓷業(yè)的“東學西漸”,并不是要喚起“我祖上曾經闊過”的得意,而是要厘清歷史,將之化為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寶貴資源,續(xù)接新的絲路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