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來信表示希望專家為自己的“元代青花罐”進行鑒定,廣州市文物總店專家張衛(wèi)星鑒定該器物后認為,是“新仿元代青花蓮塘清趣陶玉壺春瓶”。
什么是造假者最有“市場”的瓷器?當然是元青花。自從“鬼谷子下山”拍出2.35億元的天價后,元青花成為收藏愛好者和瓷器販子注目的對象,各種類型的“元青花”在市場上層出不窮:有所謂的清三代、清末、民國仿元青花器物的,有前所未見的超大盤、直徑超過1米的,甚至有收藏家竟然藏有整層庫房的元青花,其中“鬼谷子”數(shù)件……
關(guān)鍵詞一:元青花
元青花器物少在中國使用,它是元代統(tǒng)治者為了與其他國家“聯(lián)絡(luò)感情”,在景德鎮(zhèn)特別燒制的“禮物”,造型與中東的金銀器相似,一般送到土耳其和伊拉克、伊朗等國的皇室。因為蒙古族為游牧民族,“馬背上的生活”適用金銀器,認為瓷器易碎、不上檔次,所以皇室不使用瓷器。但由于青花為外國進口料,價格高昂,所以部分小件青花普通品由國內(nèi)的有錢人家使用,老百姓一般使用白釉瓷器。
關(guān)鍵詞二:清三代仿元青花
一些收藏愛好者在市場上聽人家說有康熙、民國仿元代青花,信以為真,以為也有收藏價值。實際上,歷代都認為元代并無青花,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英國學者經(jīng)過許多考察和史料證實,才把“元青花”定義下來。在此之前,并無如一些人所說的“清三代仿元青花”的東西。在青花的概念里只有2種:元代青花和上世紀80年代的仿元青花。上世紀80年代,景德鎮(zhèn)挖掘到一些元青花瓷片,后來由景德鎮(zhèn)陶瓷研究所進行研制仿造了大量的元青花,而且一般是仿外國宮廷器型的器物。
關(guān)鍵詞三:“超大”元青花盤
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許多“超大件”元青花,甚至在某個私人博物館同時出現(xiàn)幾十件。從工藝水平歷史考證,這在當時的工藝上是不可能制造出來的。據(jù)了解,許多收藏愛好者只用了幾千元甚至幾百元就能輕易將這種大盤買回。專家表示,之前曾引起轟動的“鬼谷子下山”成交價格高達2.35億元,如果真的存在直徑1米的元青花大盤,價格至少也要近10億,并不是平民百姓可以在市場上用幾百幾千元能“撿漏”的。
關(guān)鍵詞四:造假販子“自殘”
大部分收藏愛好者認為只有不完美的、骯臟的瓷器才是真品。造假販子抓住了這個心理,故意把瓷器造殘,又被行內(nèi)戲稱為“自殘”。如“玉壺春瓶”(見圖),本來應該有一個比較長的瓶徑,但造假者卻把瓶頸截斷,并將截口磨平,造成殘品經(jīng)過修飾處理的效果。
這種贗品的成本不及數(shù)百元,如果器物完好,價格雖然可開到幾萬甚至十幾萬元,但買家會更加審慎,出手風險大;如果器物不完好,價格就只能開到1萬元左右,但買家會更加心中暗喜自己找到了“撿漏”的機會。
元青花難得一見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有記錄的元青花只有幾百件,10月份召開的國際性“元青花研討會”上,也不過展出10多件元青花,已經(jīng)叫人驚嘆。目前廣東的國有單位所藏有元青花不超過10件,而廣州市文物總店建立近50年也只曾擁有過3件,元青花的難得一見可見一斑。另外,青花多為白底青花,藍底白花少見。
廣州有大量元代瓷片出土,甚至出土了一件很大、很薄的元代釉里紅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