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飾是指陶瓷表面的紋樣,它可以是用劃、刻、貼、印、繪畫等方法來完成。紋飾有簡有繁,隨陶瓷工藝進步以及人們的信仰、喜好、時尚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而變遷。紋飾的原始功能是美化陶瓷器和表達人們的信仰及情趣。但從鑒定的角度看,它們往往起著協(xié)助斷代的參考作用。因此熟識某個朝代陶瓷紋飾的特微, 或者某種紋飾的起源、發(fā)展及消失的年代是古陶瓷愛好者應具備的知識。它們與對陶瓷胎、釉、器形等的認知一起成為古陶瓷斷代的重要依據。

極品北宋青釉刻花倒流壺
劃、刻、貼、印紋樣均是陶瓷工藝技術。它們的出現在歷史上有遲有早,但往往不能作為斷代的絕對依據,必須對具體的瓷器進行具體的分析。有時一件器物會同時出現劃、刻、貼、印兩種以上的裝飾技法。
劃花是操用尖硬的竹、木、鐵桿等工具在半干的器坯上劃出所需的花紋,然后上釉入窯焙燒。劃花線條纖細流暢,在釉面下有一種飄逸的美。北宋定窯白釉瓷和景德鎮(zhèn)窯影青瓷的劃花裝飾是這方面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