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時代開創(chuàng)瓷業(yè)高峰
清末,國事衰微,民生凋敝。兩位經歷了“維新變法”失敗的湖南人熊希齡與文俊鐸,卻一腔熱忱開始了他們的“實業(yè)救國”。1904年,兩人合力創(chuàng)辦了湖南官立瓷業(yè)學堂;次年,在其主導下,湖南瓷業(yè)公司成立。為降低日用瓷中的鉛毒,他們獨創(chuàng)了清雅、素潔的釉下五彩瓷,還采用了“三燒”的制瓷辦法,讓瓷器耐磨損,耐酸堿,不褪色,不含鉛鎘等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還成為了陶瓷工藝革新的劃時代創(chuàng)舉。
10年后,釉下五彩瓷器在美國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50多年后, 又是這些釉下五彩瓷,走進了全國的政治中心中南海,獲得毛澤東的青睞,贏得了“紅色官窯”的美譽。
湖南省收藏協(xié)會常務理事、原副會長楊宗干認為,醴陵瓷值得收藏,有4方面原因:
獨特的工藝。清末民初,當時醴陵湖南瓷業(yè)學堂,研制出5種高耐火性釉下顏料(深綠、海碧、茶色、瑪瑙、艷黑),并運用國畫雙勾、分水填色法和“三燒”等獨特工藝,燒制出獨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這是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創(chuàng)新突破。
釉下五彩無毒、耐酸、耐堿、耐磨損、永不褪色;畫面平滑光亮,晶瑩潤澤,清新明快,具有飽滿的水分感,給人一種美感享受;紋樣五彩繽紛,艷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變化豐富。
悠久的歷史。醴陵陶瓷生產已有近兩千年歷史。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guī)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制作。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醴陵瓷業(yè)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1906年,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國民政府國務總理的湖南人熊希齡與醴陵舉人文俊鐸創(chuàng)辦“湖南官立瓷業(yè)學堂”,興辦“湖南瓷業(yè)公司”,從日本購買設備,創(chuàng)新工藝,生產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醴陵瓷異軍突起。
新中國成立后,釉下彩老藝人吳壽祺通過傳授釉下彩技藝,革新傳統(tǒng)工藝,使釉下五彩工藝得以“復活”。釉彩品種、繪畫工藝、題材內容等,均遠遠超過清末民初水平,達到歷史最高峰。
至高的榮譽。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別參展武漢勸業(yè)會、南洋勸業(yè)會和意大利都朗國際賽會,連續(xù)獲得金獎,醴陵瓷開始名揚華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是醴陵瓷在當時贏得的良好評價。
1915年,醴陵瓷遠涉重洋,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參展的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瓶與貴州茅臺(600519,股吧)酒同獲最高榮譽,為中國贏回了兩枚金牌獎章。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相當于今天的世博會,所以這個獎項對于醴陵瓷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榮譽。
國家領導人的鐘愛。1956年,毛澤東親自過問醴陵藝術瓷廠,使之成為全國唯一能為國家領導人和國家機關燒制高溫釉下五彩陶瓷的“紅色官窯”。 1958年,毛澤東開始使用醴陵窯燒制的“勝利杯”茶杯。此后,醴陵群力瓷廠不止一次為毛澤東燒制生活用瓷,如:1971年為毛澤東生產煙灰缸和餐具;1972年為中南海定制生活用瓷1210件。
什么時期的醴陵瓷最具收藏價值
湖南八大家陶瓷藝術館館長胡懷銀認為,醴陵瓷中最具收藏價值的有兩個時期的產品:一個是清末至民國初年,另一個是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清末至民國初年,是醴陵瓷跨越式發(fā)展時期。技術上的突破,使醴陵瓷從單色變得五彩繽紛。此前,醴陵瓷用單一的氧化鈷(俗稱土墨)作彩飾原料,手工描繪粗獷花草圖案后,施釉覆蓋,燒成釉下青花瓷。清末至民國初年,經過技術上的改革,燒制成的釉下五彩瓷質地細膩、畫工精美、清新雅麗、別具一格,釉層下各色圖案五彩繽紛,呈現(xiàn)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北京故宮博物院內,收藏著許多此時期湖南瓷業(yè)公司生產的釉下五彩瓷。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葉佩蘭介紹,這里的醴陵瓷藏品多為立體的陳設品,如琵琶式尊、鏤雕菊花套瓶、山水人物紋瓶、菊花紋瓶。瓶底青花書寫款識有“大清宣統(tǒng)二年湖南瓷業(yè)公司”、“大清宣統(tǒng)三年湖南瓷業(yè)公司”,或“湖南制造”等。
1955年至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是醴陵瓷獲得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之前由于戰(zhàn)爭而幾近消失的釉下五彩,在政府的支持下恢復生產。陶瓷人才的培訓,美術界人士的指導,使醴陵瓷有了突破性改變,顏色由釉下五彩發(fā)展為釉下復合多彩。此時期的瓷廠為國家黨政機關特制的日用瓷、生活用瓷,紀念瓷、展銷瓷,國家禮品瓷和主席用瓷4大類瓷器最具收藏價值。
胡懷銀認為,這兩個時期相比較,更具投資價值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釉下五彩瓷。“這一時期,國家投資不計成本,藝術大師不計名利,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創(chuàng)作一件陶瓷藝術品,這種社會背景條件是現(xiàn)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不可能復制的。”如1979年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制的瓷器,與第三世界國家交流贈送的禮品瓷,1971年為聯(lián)合國總部制造的以竹海為畫面的釉下彩瓷。
“當時制作醴陵瓷所用的胎和釉,現(xiàn)在已難以尋覓,加之社會環(huán)境、歷史巧合難以復制,這些記錄了歷史事件、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瓷,價值不可限量。”胡懷銀說。
近10年價位翻了二三十倍,仍屬投資洼地
“10年前,醴陵釉下五彩瓷,即算是藝術大師的作品,每件也不超過800元;而如今同一件作品,4萬元都難以買到。從整體上看,近10年來,醴陵瓷價位平均翻了20至30倍。”胡懷銀說。
胡懷銀認為,醴陵瓷因宣傳不夠,因而未能被廣大陶瓷收藏者所認識,作品的價位在同等水平上,遠遠低于同樣以繪畫等藝術表現(xiàn)手法見長的景德鎮(zhèn)瓷。雖然湖南本土醴陵瓷的收藏已經風生水起,但還有很多精品不被世人所追逐。因此醴陵瓷收藏仍屬于投資洼地,有無限的投資空間和很大的收藏價值。
胡懷銀介紹,在1993年10月的首都國際拍賣會上,一套“四季花開”小碗主席用瓷,拍至8.8萬元。
1974年秋,毛主席最后一次回湖南。湖南省委領導考慮到毛主席要在長沙度過生日,決定讓醴陵瓷廠專窯制作一批精良的小飯碗送給毛主席,作為家鄉(xiāng)人民的祝福。由此,一批釉下五彩薄胎碗誕生。碗內外用紅月季、紅芙蓉、紅秋菊、紅臘梅4種紋飾,分別代表春夏秋冬。經瓷器專家鑒定,這批薄胎釉下雙面五彩花卉瓷晶瑩剔透,似玉泥嫩肌般溫潤可人,展示出醴陵瓷的獨特神韻和成就。醴陵自1974年為毛澤東燒制專用的釉下雙面五彩薄胎瓷后,就再也沒有生產制作過主席用瓷,“毛瓷”因此成了“絕品”。
據統(tǒng)計,全國醴陵“官窯瓷”收藏品不超過400件,絕大部分藏于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南海豐澤園等處,流落于民間的不足200件。如今,民間留存的醴陵“官窯瓷”已經陸續(xù)進入市場,投資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