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豬形陶壺一組
揚州龍虬遺址的豬形陶器館藏精品
1993年出土于高郵龍虬莊遺址的“豬形壺”可能是揚州博物館里最萌的展品了。博物館《廣陵潮》展廳提升改造時,特別為它們搬了新家,以便讓喜愛它們的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
這組豬形陶壺共9件,為家豬形,身體滾圓,中空,面部表情各異,栩栩如生,尾巴為半環(huán)形,背上有出壺口。依據(jù)壺足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四足壺,質地分別為泥質黑陶、夾砂黑陶和夾砂灰陶;第二類是三足壺,質地為泥質黑陶和夾砂黑陶;第三類是圈足壺,質地為泥質黑陶。
細看這9只豬形陶壺的表情可謂異常豐富:有的眉平舒展呈安詳狀;有的雙眉緊蹙、眼角下垂呈愁苦狀;有的豬眼圓睜呈發(fā)怒狀;還有的嘴角上翹、雙目細瞇呈憨笑狀。這組豬形陶壺最大的長16.3厘米、高10.9厘米,最小的長6.3厘米、高4.7厘米。展現(xiàn)了遠古揚州制陶藝人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揚州的先民們?yōu)槭裁催x擇豬形壺隨葬?據(jù)考古研究表明,豬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人工飼養(yǎng)的主要家畜之一,北方、南方地區(qū)都有家豬遺骸發(fā)現(xiàn)。7000年前的北方磁山裴李崗文化,就有家豬的骨架出土,河姆渡文化也出土了刻有家豬形象的陶缽以及陶豬,加上龍虬莊遺址出土的這些豬形陶壺,均表明家豬在先民的生活中占有較高的地位。豬肉既是人們的主要肉食品,同時養(yǎng)豬也是農業(yè)社會重要的經(jīng)濟來源,豬逐漸被演變成財富的象征,并加以崇拜,有關豬的藝術品應運而生。
雖然9只豬形淘壺的原件已被南京博物院收藏,但作為龍虬莊文化的典型器物,揚州博物館原樣復制了一組進行展示,讓觀眾能夠切身感受到揚州遠古文化的動人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