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Smith把英式幽默的諧趣融入到設計中,然后把它賣給全世界愛找樂子的人。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可以憑借“幽默詼諧”而舉世聞名,這其中英國人似乎猶擅此道:從莎士比亞到憨豆,還有最近吸引倫敦設計博物館為他專門舉辦展覽的設計師Paul Smith。
在展覽現(xiàn)場,67歲“高齡”的Paul Smith仍然像個孩子一樣好動貪玩,不時對身邊的工作人員惡作劇。正是這種出其不意地來點惡作劇的諧趣讓Paul Smith的同名品牌在過去50年里經久不衰。倫敦設計博物館因此也沒想把這場展覽辦成另外一個“高級時裝秀”。
“我希望能夠更多表現(xiàn)出Paul Smith對自己個性和幽默的堅持,因為這一點對于一個商業(yè)化的設計師來說難能可貴。”策展人Donna Loveday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她把這場展覽命名為“你好,我叫Paul Smith”,這個自我介紹式的開場白就是希望能帶著人們鉆進他的腦袋里,看看那些奇思妙想究竟是從哪里來的。
Paul Smith究竟有多愛搞怪?看看他的設計就知道了。他會把亮粉色這種新潮大膽的顏色運用在高級意大利面料制成的男士西服上。解開紐扣還有更多驚喜。他的慣用招數(shù)是把絢麗的彩色條紋悄悄縫在內袋邊緣,這也是Paul Smith品牌的標志性元素。有時候在袖口或者錢包內側,還會突然蹦出一個裸女圖案。他甚至敢在時尚界神圣的T臺上“造次”,讓穿著時髦的男模特手里拿個泰迪熊走秀。
另外他的好奇心和他的幽默感一樣泛濫。他在跨界設計上的嘗試不計其數(shù),從圖形設計到2012年為倫敦奧運會設計的一套紀念郵票,以至于一個員工在得知展覽消息時忍不住問:“會展示衣服嗎?”
要不是50年前這個好動的男孩因為意外跌倒而不得不放棄成為自行車手的夢想,我們今天恐怕就要錯過這位獨樹一幟的設計師了。
1960年代,Paul Smith剛從自行車事故中恢復,經常和住院時的病友們在美術學院學生常去的酒吧里聚會。這群學生們每晚都大談Andy Warhol、David Bailey、滾石樂隊等等,讓Paul Smith為之著迷。從那一刻開始,他萌生了進入設計行業(yè)的念頭。
戲謔和叛逆的摩斯族(Mods)成了他靈感的源泉。摩斯族是二戰(zhàn)后英國工人階級中的年輕人發(fā)起的流行風潮。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英國版的“美國夢”。這群年輕人因為戰(zhàn)后經濟好轉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盡管他們擁有很少的資產,但他們相信品味的高下同富裕程度無關。一位當年的資深摩斯族回憶道:“人人都想穿得時髦又體面,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遠離工廠車間、郊區(qū)的廉租房和地下室!
摩斯族走到哪都穿著考究,尤其是男士。經典造型是剪裁合身的意大利西裝,配上改短的七分西褲,這樣方便駕著Vespa摩托車扮酷。配飾這樣的細節(jié)也必須一絲不茍。歷史學家Richard Weight在他的新書Mod: A Very British Style里寫道:“他們嘲諷現(xiàn)實社會,但并非憤世嫉俗。摩斯族最大的價值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追求時尚趣味,這是一種民主化!
摩斯族從起初的小眾潮流演變成英倫風格的代名詞,這當中Paul Smith功不可沒!癙aul Smith可以說是第一個將1960年代的青年潮反映在服裝里的設計師,他讓傳統(tǒng)正裝煥然一新!盠oveday說。
Paul Smith把他在小酒吧里遇到的摩斯族元素融入設計中。他從男裝起步,在保持英國傳統(tǒng)縫制技巧的同時,加入了齊踝長度的錐形西褲,配上剪裁貼身的意大利西服,用色也極其大膽。這種風格迅速風靡全球。
“我的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傳統(tǒng),但是用現(xiàn)代的方式去表達,就像調一杯雞尾酒一樣,用傳統(tǒng)的配方兌上不同的配料,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口味。我喜歡我的服裝能有一些神秘感!盤aul Smith總結自己時說。
如果有人問他靈感都來自哪里,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任何地方”。這位酷愛攝影的設計師總是隨身攜帶相機,記錄他在旅行中看到的一切。出其不意的一日游是他的最愛,很有可能上午還出現(xiàn)在日本的店鋪,下午他就到了越南的鄉(xiāng)村。Paul Smith每年推出28個服裝系列,設計靈感或是來自印度的集市,或是立陶宛的一間教堂…… Paul Smith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尋找到這些核心的創(chuàng)意靈感,并挑選合適的面料和顏色將它們呈現(xiàn)出來。
而在倫敦設計博物館里,策展人把Paul Smith的“腦袋“變成了一個可以透視的迷宮。在這個名叫“Inside Paul’s Head”的區(qū)域里,你會看到Paul Smith如何把他在旅行中拍下的一朵野花變成T臺上的時裝。
策展人希望將這些無處不在的靈感與Paul Smith的設計作品聯(lián)系起來,讓人們可以在他的世界里一探究竟。這是一個由屏幕組成的立體空間,通過明亮的紅、橙、黃、藍、綠、紫等顏色的過渡,展現(xiàn)了Paul在旅行中的拍攝作品,比如河邊五彩的石頭是如何逐步變成Paul Smith的一件成衣。
穿過這個連接著靈感和作品的迷宮,你會看到一個讓全世界所有清潔工都崩潰的辦公室。
在他亂七八糟的辦公桌上有一臺醒目的綠色半透明蘋果電腦,這是他的朋友Jonathan Ive送給他的,旁邊堆放著數(shù)不清的書、雜志,還有英國國旗和黃色茶壺。最奇葩的是,書桌旁邊的衣架頂上還頂了一盤吃剩的意大利面。
但Paul Smith會用愛因斯坦的名言為自己辯護:“如果凌亂的桌子代表思想凌亂,那么空桌子呢?”
“我試著在一個房間展示我多樣化的工作生活,另一個房間則重建我那充滿了瘋狂的辦公室!彼救擞H自參與了所有展品的挑選,不過他承認最困難的事情是決定要刪掉什么,這和他的“整理障礙”類似。
辦公室旁的工作室則呈現(xiàn)出另外一種樣子。這是一個巨大的設計博物館,設計師可以在這里找到設計時所需要的各種參考資料,包括復古設計書籍、色樣和紗線以及一個龐大的面料庫,它們就從屋頂垂下來。蘋果電腦播放著躁動的搖滾樂,所有的Paul Smith的設計人員都坐在同一個房間里,這樣就能保證圖形和面料設計的一致和連貫性,而在這樣團隊合作的氛圍下,也更容易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
或許是他的資料庫實在太凌亂了,以至于Loveday花了14個月的時間才梳理完有關Paul Smith的一切,整個過程驚喜連連。
一次,她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舊傳單,上面印著Paul Smith和一只阿富汗獵犬。當時他的第一家“店”剛剛在諾丁漢開業(yè)─只有3平方米的隔間,甚至沒有窗戶。
為了節(jié)約資金,這家店只在周五和周六營業(yè),但即便如此,Paul Smith還要靠四處打零工來維持運營。在如此困窘的狀態(tài)下,Paul Smith仍然不忘幽默:他任命自己的寵物,一只阿富汗獵犬作為店鋪經理,它負責在門口迎客。
而即便如今Paul Smith已經把店開到了世界各地,他的辦公室經理仍然是一只棕色的長毛絨大猴子。
有關第一家店的細節(jié)情況被盡可能地還原在這次設計展中!拔蚁胛冶仨氁堰@個細節(jié)放到這次展覽中。在品牌創(chuàng)立之初,Paul Smith就定位在正統(tǒng)英式男裝和憨豆先生的混合體上!盠oveday說。
Paul Smith此后都會親自設計每一家新開業(yè)的店鋪,因為他痛恨千篇一律,希望把每一家店都變成是獨一無二的。不論是洛杉磯Melrose大道的亮眼的粉紅色大樓,還是東京神宮前專賣店中央的日式庭院,都體現(xiàn)出每個城市的特色。在展覽里有一堵由7萬枚彩色紐扣做成的墻,屏幕里播放著Paul Smith在倫敦Albemarle街新開店的內景。
“我喜歡有個性的東西,我們會親手設計自己的每一家店鋪,我希望每一家店鋪都有自己的味道。”Paul Smith說。他還會在店鋪內部制造驚喜。1976年倫敦考文特花園店開業(yè),這是當時在歐洲為數(shù)不多的采用極簡主義設計的店鋪。店里除了賣衣服,還能看到粉色的戴森吸塵器和Dieter Rams設計的博朗計算器。如今Paul Smith的店鋪也像是個雜貨鋪一般,除了有精致剪裁的成衣,還會有古董書或者當代藝術品,人們即便什么也不買,仍然可以獲得難忘的體驗。
如今,Paul Smith已經在全球66個國家擁有300家店鋪。他已經重新進入了中國這個曾經讓他挫敗的市場。在商業(yè)擴張的節(jié)奏里保持幽默感難度很高,公司的運營團隊必須找出不讓Paul Smith式幽默和條紋流于形式的方法,至于設計師本人,則明確表示自己不適應規(guī)模擴張之后帶來的那些商業(yè)會議。
每逢開會,Paul Smith都會帶上一個小機械手,只要打開開關,機械手就會在桌面上敲打手指,表示“我現(xiàn)在很無聊”。早些年他在日本工作的時候,輔助工具則是一只橡膠(15495, 40.00, 0.26%)雞,如果會議太冗長,他就會把橡膠雞拿出來揮動,有時候還會拿出玩具火車。頭幾次所有人都覺得被冒犯了,但后來大家就會問“保羅桑,你的玩具火車在哪里?”
Loveday并不認為Paul Smith屬于會在商業(yè)化中丟失個性的那一類設計師,盡管誰也說不準那些走進店里的人是真的欣賞那種“唱唱反調”的品牌概念,還是只是為了消費一下人盡皆知的條紋─反正,人們可以在展覽里感受到所有這些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