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剔透的玻璃、古樸華美的陶瓷、抽象奇特的造型、流光溢彩的色澤……10日,新疆博物館二樓展廳,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剛和工作人員們一起,剛把96(套)件歐洲玻璃、陶瓷珍品擺放上展柜,立即讓在場的記者紛紛驚嘆:“太美了,太美了!”這些是11日要在新疆博物館開展的《玻光溢彩——上海博物館藏歐洲玻璃、陶瓷特展》的展品。
國加萊白地風(fēng)景套料瓶
奧地利戈德沙伊德彩釉陶舞女
德國邁森青花瓷塑人物盆
英國道爾頓紅釉黑彩風(fēng)景精陶瓶
這些精美的玻璃、陶瓷,是上海博物館從本館收藏的眾多百年前的歐洲玻璃、陶瓷器中精選出來的。從杭州、佛山、寧波到蘭州、呼和浩特,再到烏魯木齊,這個展覽所呈現(xiàn)的歐洲近代科技和藝術(shù)之美,令各地觀眾大開眼界。
此次展覽匯集了19世紀(jì)后期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的玻璃、陶瓷藝術(shù)作品。
一只黃色玻璃瓶,肚大口小,瓶身上,一片空曠的草地,綠樹成蔭,婆娑起舞,散發(fā)著詩一般的浪漫氣息,這就是法國加萊白地風(fēng)景套料瓶。
再看過去,還有白色的茨菰紋套料瓶和八仙花紋套料瓶、黃色的蓮紋船形套料缸、桔黃色的燈籠海棠紋套料瓶等,將大自然的花卉樹草繪了上去,不但畫面很美,還透著寶石一樣的光澤。劉剛說,這是法國人埃米爾·加萊的玻璃工藝品,曾推動世界玻璃藝術(shù)形成一股新風(fēng)潮。
一位豐滿的婦人瓷雕,跪爬在一只巨大的青花瓷盆前,盆中青花精美,瓷色不濃不艷,純正清雅。劉剛介紹,這件是德國邁森青花瓷塑人物盆。“這和中國青花瓷為什么這么像呢?”欣賞這只德國青花瓷,記者立刻聯(lián)想到了中國的青花瓷。劉剛笑了,說:“當(dāng)時中國青花瓷對歐洲人影響力很大,在歐洲人眼里,中國青花瓷是個非常昂貴的東西,一般人買不起。因此,他們也非常迷戀,買的時候,要挑選有中國圖案的,用壞了,用金或銀來修補。而德國邁森瓷廠,在歐洲第一個把中國青花瓷本土化了。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件炻器,藍(lán)底上,繪著幾個白色古典人物,洋溢著浪漫與尊貴的氣度,又有一種立體浮雕效果。劉剛說,這種炻器的材質(zhì)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間,非常少見。它是先制成白色素陶坯,然后用金屬氧化上色,再貼上模塑的白色古典人物裝飾,看似簡單,技術(shù)難度極高,是英國一位叫喬賽亞·韋奇伍德的藝術(shù)家,花了4年時間,經(jīng)過上萬次反復(fù)試驗后,才獲得成功的。這位藝術(shù)家不但創(chuàng)新了炻器,還設(shè)計制作了很多精美的陶瓷器,他的作品成為英國傳統(tǒng)陶瓷藝術(shù)的象征。
劉剛對記者解釋說,解放前,中國上海等城市都有法國、英國租界,還有玻璃、陶瓷器的專賣店,很多有錢的外國人,喜歡買一些歐洲漂亮的玻璃器、陶瓷器,有的使用,有的擺設(shè),成為一種時尚。這次展出的展品,很多都是當(dāng)年那些外國人留下來,然后被博物館收藏的。
據(jù)悉,本次展覽計劃在新疆博物館展出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