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冬天全部青灰色,夏天青灰中偏黃綠,這正是‘秘色瓷’最大的特征。至于為什么變色,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公認的研究成果。并且與后來宋代的五大名窯相比較,越窯‘秘色瓷’不但年份更早, 而且數(shù)量更少。這更為秘色瓷蒙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色彩。
據(jù)小編了解,秘色瓷在法門寺地宮未開啟之前的今人眼里,一直是個謎。人們只是從記載中知道它是皇家專用之物,由“越窯”特別燒制,從配方、制坯、上釉到燒造整個工藝都是秘不外傳的,其色彩只能從唐詩“九秋風(fēng)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描寫中去想象。
圖:揭開秘色瓷的神秘面紗
1987年,隨著陜西扶風(fēng)法門寺寶塔的轟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宮暴露出來,一批稀世之寶的出土轟動了世界,其中有令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給法門寺的大量金銀器、瓷器等。這些瓷器,有八棱瓶和圓口、花瓣形口的碗、盤等,共同的特點是造型精巧端莊,胎壁薄而均勻,特別是湖水般淡黃綠色的瓷釉,玲瓏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勻凈幽雅得令人陶醉。文物考古家從記錄所有器物的物帳碑上知道了"瓷秘色"三個字,從此秘色瓷的面紗被揭開,它原來就是越窯青瓷中的極品,只是從前相見而不相識罷了。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個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術(shù)上難度極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幾乎全靠窯爐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氣氛,釉色可以相去很遠。要想使釉色青翠、勻凈,而且穩(wěn)定地?zé)鐾瑯拥挠陨,那種高難技術(shù)一定是秘不示人的。秘色瓷在晚唐時期燒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錢氏吳越國就把燒造秘色瓷的窯口劃歸官辦,命它專燒貢瓷,的確是"臣庶不得使用",它當(dāng)然遠離百姓,高高在上了。至于它的名稱,偏偏不明說是青瓷,也不像宋代那樣,取些豆青、梅子青一類形象的叫法,卻用了一個"秘"字,著實逗弄得后人傷了一千年的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