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一個生意人,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什么是我的管理呢?首先是我遇到了某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我以前沒遇到過,對我來說,這就是不確定性。有人會嘗試看看書,找找有沒有人說過類似東西是怎么做的?也可能有人想去找找老師,看看見多識廣的老師有啥說法?或者去找個咨詢專家,花點錢請他們提個解決的意見。但是,這些都不是最有可能來做的事情,最有可能的是以下三種:一是拍腦袋試試看能想到的方法是不是可以?二是找自己平時說得上話的好朋友說說,而且大半是因為苦惱而被朋友問出來的。三是讓下面人去解決,告訴他們給他們工資就是為了讓他們來做事情的。極大的可能是,問題解決了一些,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或者問題沒解決,你認了,甚至導致公司破產(chǎn),你也得認了,重新來過;或者問題其實沒那么復雜,只要大膽去嘗試,車到山前總有路。大多數(shù)的生意人,他們的管理模式是在這樣的嘗試與模式中鍛煉與凝聚起來的,他們沒有所謂的理論體系,沒有所謂的模式與要素,也沒有所謂的管理素質(zhì)。他們是在學中干,干中學,哈佛商學院寧愿把這叫做“實踐智慧”(Practical Wisdom)而不是“管理理論”,有人甚至極端地說,管理并沒有什么理論。
這種說法也許太極端,因為人類的理論就是來自于對于自己行為與思維的總結(jié)與反思,只要能進行總結(jié)反思與抽象,就有可能產(chǎn)生理論。所以如科特勒有營銷管理的理論,特勞特有定位的理論,德魯克有綜合組織管理理論。剛剛?cè)ナ酪脖淮蠹易鹁吹膯滩妓,有人總結(jié)他的管理特色的時候,提出了十點:1.追求完美;2.器重專家;3.敢于殘忍;4.避免焦點小組;5.不斷研究學習;6.極簡主義;7.守住你的秘密;8.保持小的團隊;9多獎勵、少懲罰;10.極端的原型概念。當然另外的一些人提到了他的生死信念、理想主義等信仰層面的要素。類似的還有對于韋爾奇、福特、松下等等企業(yè)管理家與領導人的管理特色的總結(jié)。能總結(jié),就能從中間找到某項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可學習或者可模仿的管理規(guī)律。科學哲學告訴我們,科學是啥呢?是內(nèi)涵可定義、機制可解釋、表現(xiàn)可測量、結(jié)果可重復的事項,從任何方面來說,不少管理理論符合科學的基本定義。但是我們所知道的大部分管理理論更像對于某種管理事實與經(jīng)驗的歷史總結(jié),而不是對于管理前瞻性的、革命性的預期與指示,相比較而言,管理更像解決以前問題的舊經(jīng)驗的體系化而不是能夠?qū)Ω段磥聿淮_定性的方法論。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現(xiàn)在的管理還遠不是最為令人興奮的科學或者理念體系,這也是管理學家經(jīng)常被管理家冷嘲熱諷的原因。
我們有的時候爭議到很多生意人最多叫做一個企業(yè)主,而不能稱為企業(yè)家。是的,可以有這樣的區(qū)分。如果讓我來分別兩者的區(qū)別,前者就是遇到問題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生意人;而后者則有相對系統(tǒng)的想法與體系,而且有相對穩(wěn)定與機制化的管理資源獲得渠道。這個區(qū)別就是管理境界的區(qū)別。魯培康先生的《管理境界》一書中用科學、品牌、文化、聲譽、倫理這五個要素來所謂管理境界的要素是一個有意義的分析架構(gòu),如果我用這個架構(gòu),那么我就可以看到喬布斯就基本上是健全的,也可以歸為管理境界高的;王石也可以得到不錯的認可;但中國的其他首富級別的企業(yè)家的管理境界卻未必都是很好的。而魯培康先生最為客觀的一個做法是提出了管理境界的分階段論:“立身境界、立信境界、立命境界、立德境界、立道境界是企業(yè)境界管理的五個階段與五種模式,五種管理依次遞進、不斷提升,構(gòu)成境界管理的又一理論模型。”分階段論,符合企業(yè)前進的基本節(jié)奏,也符合很多生意人管理提升的基本經(jīng)驗。
我在基本判斷與分析上非常贊同魯先生的模式,尤其在關于中西管理文化的平衡問題。關于中西管理特色,素有爭議,但以理論界之爭為多,而在面對管理實際問題的時候,一個行動者可能就是需要在盡可能多的選擇中進行選擇,坦率地說,國學理論在面對當代問題、西方管理面對中國現(xiàn)實,都沒有提供充分的與完全適用的解決方案,因此在為實際管理行為提供營養(yǎng)與解決選擇思考方面,中西管理素材越多越好,根本沒到彼此排斥的時候。
如果我一定要對于魯培康先生的管理理論提點補充意見,那主要是兩點:其一是對于方法論的重視不夠,盡管魯先生的分析包容了方法論的意涵,但是對于中國管理學界普遍輕視與忽略甚至誤導學生輕視方法論的傾向,我覺得有必要特別將方法論或者工具體系作為管理境界的一個關鍵要素。無工具無管理,這也是管理與一般哲學、社會學或者其他人文類社會科學的本質(zhì)區(qū)別。其二是五重境界的依此提升問題,是的,存在有漸次提升的經(jīng)驗案例與現(xiàn)象,但是存在著另外一種更有超然性的管理境界:有人創(chuàng)業(yè)階段就已然基于使命,就很講究信用,就很講究道與德,恰恰是那樣的模式超越了這種漸次提升的簡單時序模式,而獲得不同尋常的發(fā)展。我自己的經(jīng)驗也是,管理也是一種秉賦,不能以發(fā)展為理由容忍自己不當甚至不法的原始積累,當DNA植入,在這個基礎上立的身就算未來有爭取立道立德的機會,也許依然可做出大公司,但其境界很難脫出贖罪層次。當然,境界之說,見仁見智,魯先生之作開啟一個可供思考的開闊話題,其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