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中國第十一屆民間收藏文化高層(海峽)論壇在福清開幕。
據(jù)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陳華棣介紹,本屆論壇主題包括“從文物角度深入探討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祖、同源”、“福建德化窯(白瓷)文化研究”、“宋代建窯(黑瓷)研究探討”、“福州漆藝(脫胎漆器)的淵源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福州壽山石文化研究”五大項。
就目前收藏界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昨日,來自海峽兩岸收藏界的泰斗及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提出在當今倡導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時期,應如何理性看待中國收藏界以及如何規(guī)范中國收藏市場。
論壇交鋒
收藏市場過熱了!
一張齊白石>一張梵高+一張畢加索
如今,收藏已進入億元時代,面對越來越熱的收藏市場,臺灣收藏名人徐政夫感慨:“現(xiàn)在的收藏已經不是收藏,而是賭博式的投資。原來的收藏三五十塊、三五百塊,現(xiàn)在是三五十萬、三五千萬甚至三五個億。成為有錢人的娛樂,藝術收藏在大陸突然強起來的時候,就有了盲點。”
他說,“比如最近拍賣齊白石的畫,破億,這些錢可以買一張梵高、一張畢加索,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其他的畫,投資效益是梵高好還是齊白石好?齊白石拿出中國還有多少外國人買?”
面對現(xiàn)在收藏品市場屢創(chuàng)天價,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常務副主任胡志祥表示,面對漂亮的數(shù)字應該居安思危,中國的收藏市場用很短的時間走完別人200多年的路,值得驕傲,但是也要看到前車之鑒日本,日本曾經是世界第二大藝術品收藏國,但是現(xiàn)在大批天價作品放在倉庫里無人問津。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在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羅伯健看來,收藏的目的,一是在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之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二是保護、傳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三是激發(fā)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民族的道德修養(yǎng)。
投資藝術品≠買股票
徐政夫表示,收藏藝術品如果是為了投資,要冷靜下來。國內在投資市場這么熱絡的時候,收藏家更應該多學習、多參觀,培養(yǎng)國際化的眼光。
在他看來,收藏要追本溯源。他曾把臺灣的許多收藏家組織起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上課、交流,提高了大家對大陸文化的認識,使大家的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除此之外,臺灣的收藏家還赴美國、歐洲等地交流。這些學習和交流,促成了臺灣成為兩岸文物最大的收藏者聚集地,現(xiàn)在拍得很好的收藏品,許多都是臺灣20年前的收藏。
胡志祥則指出,拿藝術品來投資應該當心,有些藝術品是限量的或者只有一件,投資者不可能像在股市一樣跟風購買,因而機遇和偶然性就占有一定比重。投資藝術品不像股票那樣可以有很快的變現(xiàn)能力,短線操作不太可能。
羅伯健在論壇上還提到了發(fā)展鑒定隊伍的看法,他認為,民間收藏組織也要建立自己的鑒定隊伍。這個隊伍,其職業(yè)道德、資質、專業(yè)水平,應該是得到收藏界、社會認可的鑒定隊伍。因此,任重道遠。
人物對話
中國最大的“收藏家”閆振堂:
高價從外國人手中買藏品值嗎?
人物名片:被業(yè)內稱為“比皇帝還富有的收藏家”
在本屆論壇上,一位儒雅謙和的老者一直是大家爭相合影的對象,他就是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名譽會長閆振堂。在昨日下午參觀福清收藏家精品展的間隙,閆老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
談及個人的收藏,閆老淡然一笑,“我愛交朋友,所以就被收藏家們戲稱為中國最大的收藏家,‘收藏’收藏家的收藏家。”然而,閆老對收藏個中滋味的理解,卻讓國內眾多收藏家嘆服不已。
“收藏品不僅僅是文物,我認為凡是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東西,都可以作為收藏品。”在閆老看來,一無所知搞收藏,難免要“交學費”。
閆振堂笑言,收藏并不神秘,收藏實際上已經進入“全民收藏時代”,即使是剛出生的小孩其實也開始收藏了,比如收到幾件大人送的小物件。
采訪中,閆老也直言不諱地指出目前中國收藏界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一些外國人用便宜的價格買走中國珍貴的文物再高價賣給中國人,實際上這么高的價格究竟值不值呢?盡管中國一些大商人的出發(fā)點是善意的,但是實際上也給外國人找到了機會來蒙中國人的錢。“現(xiàn)在,到底是誰在收藏中國,誰在拍賣中國,誰在忽悠中國,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去好好思考。”閆振堂說。
“中國土地第一拍”陳少湘:
收藏不等于投資,不懂行就別入行
人物名片:廣東省收藏家協(xié)會主席,至今為止已主持過400多場各類拍賣,創(chuàng)造了中國土地拍賣史上的無數(shù)個第一,被稱為“中國土地第一拍”
對“中國土地第一拍”的稱號,陳少湘本人顯得很平靜。
“不要神話拍賣師,拍賣師其實就是站在拍賣臺上叫賣的先鋒商人,拍賣師在臺上的每一句話,都是商業(yè)行為,我們是拿酬金的,其實就是生意人。”在陳少湘看來,拍賣師對價格的“推波助瀾”不超過5%。更多時候,只是充當協(xié)調秩序、鼓動情緒的角色。
而對于如今收藏界越來越頻繁的拍賣會,陳少湘覺得有點過了。“有的地方一個縣級市的拍賣行可能就有十幾二十家,太不正常了。我認為一個城市有兩個大型規(guī)范的拍賣行就足夠了。”
針對目前火爆的收藏投資市場,已有近30年藏齡的陳少湘很反對將收藏和投資混為一談。
“收藏是收藏,投資是投資。”陳少湘說,“收藏是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東西,不懂的人千萬別湊這個熱鬧。要收藏,一定得是你喜歡的東西,看中了,就要有魄力和眼光。”
陳少湘認為,福建的德化瓷器、建窯茶盞等都是非常好的藝術收藏品,也是福建獨有的,應當好好把握,好好發(fā)展起來。
提及未來收藏市場的發(fā)展趨勢,陳少湘認為,就是如何發(fā)展好私人博物館。私人博物館不是說面積要有多大,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建窯傳承人”孫建興:
讓失傳800年的建盞傳承下去
人物名片: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傳承人
昨天,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孫建興向記者展示了一只銀色茶碗,奇異的紋路和色彩讓在座的收藏家嘆為觀止。這就是失傳了800年的建盞。
1979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孫建興被借調到福建省輕工業(yè)研究所,開始了宋瓷建盞的恢復工作。雖然研究剛開始,他就遇到了沒錢的困難,不過在一年以后,他初步試制出了仿宋建窯兔毫盞。
建窯出產的黑釉瓷,主要以曜變、金兔毫、銀兔毫、油滴、鷓鴣斑紋為主,其中曜變的恢復最難。當時在國內,曜變連殘片都找不到,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被奉為國寶的曜變建盞,而且四年才展出一次。
上世紀90年代,孫建興兩赴日本參觀曜變建盞;貒螅瑢O建興通過無數(shù)次實驗,偶然間實驗出了曜斑的效果。于1995年完全掌握了曜變的制作技術。
孫建興說,武夷山市政府已經批復了15畝地作為建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明年即將開工,失傳了800年的建盞工藝將在武夷山脈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