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的鼓型青瓷
器物歷史背景
宋代是中國瓷器發(fā)展的繁榮時期,南北各地窯場林立,瓷苑市場百花爭艷,朝廷除選取用民間精瓷外,還自設官窯燒制瓷器,以供宮廷應用和賞賜!吨袊沾墒贰钒阉未筛G歸納為六大瓷窯體系:即(1)定窯系;(2)耀州窯系;(3)鈞窯系;(4)磁州窯;(5)龍泉青瓷系;(6)景德鎮(zhèn)青白瓷系等。1994年馮先銘主編的《中國陶瓷》一書指出:“青白瓷系是江西地區(qū)兩大瓷窯系之一,影響面之大,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宋代青瓷應列為宋代六大瓷窯體系之冠。
青白瓷是宋代仿青白玉效果而創(chuàng)燒的瓷器。玉質感是青白瓷器追求的效果,素以晶瑩滋潤著稱,青白瓷仿玉的成功,反映了人們對美玉的需求,故青白瓷的創(chuàng)燒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贊賞。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浮梁陶器”:“浮梁巧燒瓷,顏色比較瓊玖。”南宋初期詞作家李清照在她的《醉花蔭》詞中寫道:“薄霧濃云愁永畫,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這是贊美景德鎮(zhèn)湖田窯青瓷。南宋蔣祈在《陶記》中說:“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潔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饒玉’之稱。”《宋會要輯稿》冊一百四十六食貨五十二謂:“瓷器庫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饒州、定州、青州白瓷及漆器以給用,以京朝官三班內侍監(jiān)庫。”宋代景德鎮(zhèn)隸屬饒州,饒州瓷即景德鎮(zhèn)瓷,宋時景德鎮(zhèn)以專燒青白瓷而聞名于世。這是朝廷選用青白瓷的文獻記載。眾多考古發(fā)掘出土的瓷器表明,更是宮廷和百官選用青白瓷的例證。
宋末元初,青白瓷的生產中心仍在江西景德鎮(zhèn)。元代青白瓷的胎釉特征與宋代有所不同:瓷胎采用高嶺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胎土中氧化鋁的含量增加,燒成溫度更高,胎質更白,器物很少變形。釉為石灰———堿釉,即在釉料中摻入適量的草木灰,使釉中含有堿金屬鉀和鈉。鼓型青瓷,是屬于宋末元初的作品。宋末元初的青白瓷基本繼承了宋代青白瓷的基因,瓷胎采用瓷土的一元配方,胎土中氧化鋁的含量低加,燒成溫度不高,胎質灰,器物容易變形。釉為石灰釉,燒成后釉面失透,光澤柔和,釉色略灰,玉質感強。器物造型除碗、盤、瓶、爐、罐、枕外,還新出現了扁型執(zhí)壺、葫蘆型執(zhí)壺、多棱壺、鼓型瓶、動物形硯滴等。造型特點是厚重飽滿,器物胎壁厚,顯得釉層較薄。
專家點評:
鼓型青瓷,高28cm,器型十分罕見,它代表宋代青白瓷的最高水平,器身由4部分組成,上下有三接口,鼓面有接口。分別為:鼓身、葵口、環(huán)足,整體仿青銅器造型。
鼓身有兩處象首叼環(huán)。釉面失透,光澤柔和,釉色略灰,玉質感強。釉色青而通透,胎體厚而脆,胎泥粗松,制作規(guī)整;裝飾光素無紋,足內無釉,足較深,內旋痕明顯。器身高大,十分難以燒制,在宋代如此大的器型很少見。為宋末景德鎮(zhèn)湖田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