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整齊的毛主席像章。
人民網(wǎng)湘西10月24日電 10月21日上午,記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古玩市場見到彭繼維,和往常一樣,一頂有五角星的帽子搭配一身休閑服。
他正忙著和幾位外地的藏友討論一枚古錢幣的價值。
“繼維叔!又在收什么好東西?”我邊打招呼邊去拍他的肩膀。
“哈哈,!我在看些古錢幣,你幾時來的?”
“才下車”。
“屋里去坐吧”彭繼維拉起我徑直往他家里走。
因為非常了解,所以也從來沒有覺得他是什么新聞人物,采訪也就在自然地交流中進行。
最愛毛主席像章
步行10分鐘,就來到彭繼維的家里。
依然是幾年前來的模樣,這套兩居室建于上世紀80年代。白墻,水磨石地板,老式窗戶,沒有任何裝修的痕跡,進屋都不用換拖鞋。
迎面只見一大幅《毛主席去安源》織錦畫懸掛于客廳中央;沙發(fā)后面靠著巨幅版畫《偉大的毛主席萬壽無疆》;沙發(fā)右邊的毛主席石膏像,坐落在印有“忠”字的梯形紅色木座上,木座的兩旁是兩盆碩大的向日葵,意寓著“朵朵葵花向太陽”;沙發(fā)左邊的電視柜上,擱著50年代生產(chǎn)的“熊貓”牌收音機和留聲機 ... ...
就在這不足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收藏了15萬余件大大小小的歷史遺物。
這里有1953年古丈縣發(fā)行的第一期股票,有大躍進時代“鳳凰縣超美人民公社”使用的餐票;有1968年湖南大學(xué)革命委員會敬制的“毛澤東生平組畫”;還有各種年代、規(guī)格的繡品、瓷器、像章、票證等,讓人目不暇接。
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他家里光毛主席像章就有8876個品種、41218枚。
質(zhì)地有鋁、銀、鉛、銅、鎳、有機玻璃、陶瓷、塑料、不銹鋼、鐵皮、海綿、竹、膠木等。形狀有圓形、方形、心形、菱形、五角星形、國徽形等。其中,最大的如簸箕,直徑為70厘米,最小的似鈕扣,僅直徑僅0.8厘米,最重的達1800克,最珍貴的為延安魯藝發(fā)行的最早的像章,為1951年制造。
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以及解放軍三總部、各大軍區(qū)、各軍兵種和一些群眾團體制造的毛澤東像章在這里都有陳列。這些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像章,反映了當時許許多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如反映革命歷史的“韶山”、“芒果”、“延安”、“瑞金”、“井岡山、“去安源”,反映“文革”的“炮打司令部”、“一月風暴”、“吐故納新”、“九大”等。
做收藏界的“苦行僧”
關(guān)于收藏起步,彭繼維說是父親將他領(lǐng)上路的。
他父親是當年抗美援朝老兵,回故鄉(xiāng)時帶回來一雙用當時他們打下來的美國飛機殘骸做的一雙筷子。“為什么父親能從一雙毫不起眼的筷子一次次回想起戰(zhàn)火紛紛的年代?”這就是收藏的魅力,也成了他堅持在收藏之路跋涉的動力。
13歲那年,彭繼維上初中二年級。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從收集糖紙、火花、煙標開始,他就和收藏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而且這一干就是34個年頭。
彭繼維說搞收藏按理應(yīng)有三閑:閑錢、閑時、閑地,可自己卻是一樣條件都不具備,卻倔強的干了這么些年。
為搜集文革資料遺物,彭繼維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資金。跑廢品收購站,尋找、選擇、回收后再精挑細選、分類保管。朋友們都不知道他收藏文革遺物,就把有價值的東西買下來贈送給他。有時他也自己去偏僻山寨搜購。
“搞收藏須做個有心人,時時處處留心。稍不留意,好東西就從你身邊過去了。”這是彭繼維的收藏心得。
自迷上收藏以后,工作之余彭繼維一心撲在了故紙堆里,他一次次跑到廢品收購站沙里淘金,有不少有價值的票證如老煙標、老酒標就是通過這個渠道拾掇回來的,那種如獲至寶的喜悅勁簡直沒法形容,當然也有翻了大半天也寥無收獲的時候,但那股積極性還在,過了幾天又欣欣然滿懷希望地踱步而來。
至于到一些有收藏愛好的老同志家求寶,那就更需要耐心了。就說那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大型織品吧,他是迢迢從懷化郵電局一位退休老職工那求購的,當時當?shù)卦S多收藏愛好者也前去老人家造訪,但老人都婉言謝絕了。彭繼維專程來到懷化,熱情地同老人聊起了他的收藏情結(jié),聊起了紅色文化,跟老人一起陷入了對往昔的追乙中。
最后他如愿以償,老人愉快地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舉全家之力,傾其所有搞收藏,以藏養(yǎng)藏,也許是解決資金最好途徑?墒嵌嗄暌詠,他總是買的多,賣的少,好東西拿到手里就舍不得賣。
他每月工資中扣除300元,作為女兒的教育金,其它的錢都用于收藏開消,總投入不少于60余萬了。
上世紀90年代,在保靖縣的遷陵鎮(zhèn)一戶老干部家里,彭繼維花了500元收到了一件湘繡作品,長5.5米,寬1.4米,品相極好。
2007年,他帶著這件作品來到長沙,參加中央電視臺民間尋寶欄目活動。
古玩鑒定專家、國家文化部藝術(shù)品評估委員會委員蔡國聲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件作品叫“五倫圖堂幔”,為清末明初時期所制作,乃湘繡中的極品;尺幅之大,保存之完好,實屬罕見;保守估價都在15萬元以上。
去年,一位藏友專程從廣東來到他家里,要買他的這件湘繡作品,開價就是60萬。
盡管十分需要錢,但是他始終沒有想要把它賣掉的念頭。
該出手時就出手
“收藏越多,知識越廣泛”彭繼維如是說:“我所收集的一些文史資料還填補了州內(nèi)博物館存書空白。 “國家需要,就是我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2003年,彭繼維知道國家農(nóng)業(yè)博物館征集文物,這是他該出手的時候了。他一口氣捐贈了清代、民國及解放初期的珍貴文獻資料13件。
彭繼維不僅捐文獻資料,連自己的收藏室也向需要查閱的人開放。
書畫大師黃永玉老先生在他的收藏室里,找到了歷經(jīng)千辛萬苦也沒找到的《鳳凰廳志》。黃老高興極了,當即揮毫潑墨,贈與彭繼維八個字:“繼維藏家,收書積德”。
彭繼維說,時下他有兩個想法:一是趁年輕出兩本書――《湘西影像》和《湘西老票證》;二是退休后,他想開辦私人博物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自己珍藏的文物展示于后人,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了解湘西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