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的故宮博物院,亦是一個見證現(xiàn)代史與故宮歷史的地方?谷諔(zhàn)爭時,國民政府為保護故宮文物,將重點文物轉移至南京,南京被日本占領后,又隨著國民政府轉至重慶,最后敗退之時,流落至臺灣。國民黨帶著故宮文物一路被打一路跑,保護及其簡陋,文物卻毫發(fā)無損,稱得上是世界文物轉移上的一個奇跡。故宮文物由原來北平負責保管文物的專員負責,運用專業(yè)的手段包裹、運輸,最后輾轉至臺灣進行清點。這些原本故宮中的重要文物,最后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安營扎寨,與北京故宮博物館隔海相望。
相隔半個世紀多后,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吸引游客、引起游客對文人書畫的興趣,特地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浙江博物館合辦“山水合璧”展覽,讓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被火燒后的遺作重新合展,是文人書畫史上重要的展覽。而我們有幸借著旅游的機會,在故宮博物院看到如此精品的展出,雖是門外漢匆匆瀏覽過,雖然走過了大陸許多博物館,但是仍然為故宮博物院所震撼。
故宮博物院有玉器、青銅器、瓷器等多個展區(qū),我們前往的當天也有許多日本游客前來觀展。大名鼎鼎的豬肉石,毛孔依稀可見,一層肉皮由天然染料燒出,與大陸仿作人工豬肉石仍有區(qū)別。翡翠白菜,原本玉白菜還有兩個托架,國民政府只是把玉運來了,托架留在北京,或許這也正代表了故宮博物院的收藏與北京剩下藏品的區(qū)別。兩只蟲雕小巧精致,白處純凈,翠處碧綠,讓人嘖嘖稱贊。另外,瓷器展區(qū)的官窯、乾隆時期的象牙雕,都是極為珍貴的展品。由此想到,有人評價乾隆時期的中國正是耽于技藝,舉國上下為爭圣寵,求得極致精湛之工藝品,而那時的西方已經開始了航海與科學的萌芽,一人窮奢誤人誤國,正是這些藏品見證的歷史教訓。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經歷的則是更多的漂泊。為觀賞這一合展,隊伍要排到一個小時以上。對于看不懂精品畫作的人,主辦方悉心制作了動畫短片,邀請名士介紹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的故事。歷代名士對于此畫作的喜愛,莫過于沈周及吳氏。沈周擁有這幅圖后非常喜愛,然而畫作卻被他人騙去,討回不得,寢食難安,最后沈周憑借自己對畫作的記憶作了原畫的仿作,雖墨點用筆與原畫差距較大,但是文人愛畫的珍惜可見一斑;另一名收藏者吳氏從父輩繼承來《富春山居圖》后,如此熱愛,以致臨終學唐太宗讓王羲之《蘭亭序》殉葬,竟將珍品投入火中殉葬,待到家人搶救畫作時,畫作已有多處傷痕,也由此拆分成了《無用師卷》與《剩山圖卷》。后經修補火印消失,經過乾隆的御筆親題后《富春山居圖》愈加地位崇高,多了《子明卷》等多張仿作。
我們無可知原作高于仿作究竟在于何處,但是《富春山居圖》的顛沛流離與命運身世,歷代文人對其的摯愛與保護,更讓人在這幅長卷面前多了分歷史的喟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館長,都是文物與博物館專業(yè)的學者與專業(yè)人士,是知識分子,只有真正的文人雅士、對于文物深愛的人士,才會以珍惜之心守護漂泊了許久的文物,才會小心翼翼地珍藏,并傳至后代,文明,往往就是從他們手上傳遞下去,因而會為了普及知識、影響人們、引起關注而積極舉辦各種展覽與培訓,希望讓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保護好。保護好那些文物,就是保護了一段歷史、一段文化,文明的脈絡才能流傳至今。感謝這些學者,因為專業(yè)所以營造了極好的觀賞文物氛圍。試想,若是僅僅因為文物價值連城而保護,若沒有文人雅士、學者、專業(yè)人員對于文物的這份心,這些年代久遠的書畫,何能保存至今,影響后世。至于某些博物館發(fā)生館內人員盜竊事件,博物館館長是對文物一無所知的行政人員,他們怎么可能有這份心去保護文物呢?
為吸引民眾的關注,此次“山水合璧”展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動畫短片、3D效果動態(tài)展,邀請各地學者寫作文章、進行名考,足見主辦方用心良苦。臺北故宮博物院安靜的氣氛,展廳錯落有致、整齊統(tǒng)一。一個細節(jié)是,毛公鼎這類的青銅器,一般人不能夠認識其價值,因為它美觀上不如漂亮的瓷器,又不如書畫般有技藝可循,故宮博物院為了讓鎮(zhèn)館之寶被世人所認識,特地將銘文翻譯成文言文、白話文,在展廳內免費分發(fā)青銅器的紙質宣傳單,還利用LED屏幕向民眾演示甲骨文如何變成我們今天的文字,向普通民眾普及漢語言知識。在這一點上,足見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如何專業(yè)與用心,大陸的博物館,大多走走一個小時足矣,但是故宮博物院是一個能讓人駐足一天的地方,這就是為什么他們一年四季無論展出什么,都門庭若市。 之后的許多行程,多在景點之間奔波,似乎沒有什么歷史氣息的地方就不容易讓人定下來好好看。第二日的夜晚屬于臺中,我們住在一個靠近火車站的地方。臺灣人說,臺中算是個“壞孩子”,飛車黨、特殊服務業(yè)都起源于臺中,火車站附近小店特別多,真的是五步一奶茶十步一小吃。臺灣的代表性奶茶叫做五十嵐,不知為什么沒有開到大陸來。算是奶茶控的我,還是不得不贊嘆臺灣奶茶的味道,茶味濃烈,奶味清香,芋圓順滑,有點像青花茶鋪的味道,卻又沒有那種澀味。一路上看到的coco都沒有什么人買,高中的時候在上海也沒怎么聽說coco,但是復旦旁邊生意就特別好,是因為一直推出新品么?如果是這樣的話,臺灣coco的種類至少要比上海coco多出一倍。回來就不想喝奶茶了。臺灣天熱潮濕,人容易出汗,因此飲料店尤其多,而且臺灣人買的都是相當于麥當勞大杯的那種size,幾乎沒有看到買小杯的。另外,他們的容量是按多少cc這樣算的,這讓我每次路過奶茶店招牌都有種看到獻血車的感覺。
早上起來時間充裕,下樓去買了《中國時報》。在臺灣,再嚴肅的報紙也會搞得像我們這里的都市小報一樣。不怎么想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