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革學術評價體系
認清研究成果的價值排序,改革學術評價體系,不再片面強調刊物等級指標,而是以“使用者、讀者、引用者”為核心,按照研究者的自我定位分類進行評價。詳細論述見“客戶迷失”的論文。
3、對研究方法“撥亂反正”
。1)糾正實證研究的狹隘化
實證研究是用事實和證據(jù)來發(fā)現(xiàn)真相和因果關系。例如,律師為當事人辯護時,為了發(fā)現(xiàn)真相和求證因果關系,會收集大量的事實和證據(jù),推導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這是實證研究方法的典型應用。遺憾的是,管理學界對這種實證研究視而不見,反而把實證研究的含義狹隘化,誤認為只有量化建模法才是實證研究。因此,必須糾正實證研究的狹隘化,只要事實和證據(jù)確鑿,推導結論有理有據(jù),不管是扎根方法、實證體悟法、觀察思考法、簡單計算法,還是案例法、實驗法,都應屬于實證研究。
(2)扶持非主流實證研究方法
量化建模法的優(yōu)勢是內部效度可以檢驗,但是,對管理學研究成果來說,外部效度比內部效度更重要。扎根方法、實證體悟法、觀察思考法、簡單計算法、案例法、實驗法的外部效度通常比量化建模法更高,但是,一流管理學期刊上用這些方法的論文與量化建模法的論文數(shù)量之比太低。建議一流管理學期刊給這些非主流弱勢方法開辟專門欄目、留出文章數(shù)量額度。
。3)避免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失衡
類似管理學中抬高量化研究、貶低質化研究的現(xiàn)象,在自然科學領域也存在。自然科學有兩大傳統(tǒng):博物學傳統(tǒng)和數(shù)理傳統(tǒng)?茖W史上博物學的地盤不斷被侵蝕。但是,博物學對人類經(jīng)驗、知覺的拓展是實質性的,永遠不會終結。在哲學界,即使是真正能夠揭示真相和因果關系的數(shù)學化,也受到廣泛的質疑和批評。在管理學界,量化模型的研究結論中真科學與偽科學混雜在一起,無法分辨,因此,管理學更應該保持量化方法與質化方法的平等地位,避免讓兩者之一壟斷學術陣地。
4、管理學研究者自我救贖
上述第2、第3項屬于再造學術環(huán)境,如果學術環(huán)境短期內難以改變,只能靠管理學研究者自我救贖。在同樣的不良的學術環(huán)境下,仍然會有一部分研究者取得有價值的成果。學術環(huán)境無疑是管理學界“四大迷失”的重要原因,但是,研究者不應把問題全部歸咎于學術環(huán)境,不應把學術環(huán)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當作自甘迷失、不思自我救贖的借口。按照“問題驅動”的研究理念,問題越多,反而是出成果的機會越多。
根據(jù)“物以稀為貴”原理,在研究方法由量化建模法統(tǒng)治,研究對象充滿偽問題或弱問題的情況下,如果研究者按照問題驅動的理念、使用非主流的有效方法,不僅這種研究理念和方法是稀缺的、珍貴的,而且有可能取得高價值成果、獲得高回報。
用非主流的扎根方法、實證體悟法、多案例研究法、實驗法耗費精力多,成果難以在一流期刊發(fā)表,對職稱晉升不利,短期內出力不討好。跟隨主流研究方法,“做練習”、“自娛自樂”式做研究,是管理學研究者風險最小的決策,但是,為客戶和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自己才有價值!如果研究者想通過為客戶和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就應該以問題驅動來選擇研究對象,以“扎根精神”進行研究讓問題和理論自然涌現(xiàn),這樣取得重大創(chuàng)新或重大成果的概率更大。一旦成果得到社會的認可(不一定是管理學界主流的認可),研究者不僅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也實現(xiàn)了對管理學的救贖。
四、小結
“晨鐘暮鼓,警醒叢林迷路人;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名利客”。最后用這副稍加改編過的經(jīng)典對聯(lián)作為“四大迷失”系列論文的結尾。這4篇論文不可能有“經(jīng)聲佛號”般的威力,但是,希望這4篇論文像晨鐘暮鼓一樣,對處于“四大迷失”中的研究者有警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