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產品短尺少寸厚度標準一直缺失,薄好還是厚好,存在消費誤區(qū)。
近日,湖北省通山縣工商局成功調解了一起因陶瓷地磚厚度問題引起的消費糾紛案,這也是該縣在建筑陶瓷領域發(fā)生的首例消費者糾紛。通過工商部門為期近3個月的調查和調解,消費者孟先生終于拿到了1000元的賠償金。
據了解,三個月前,為裝修新房,消費者孟先生在通山縣新城路某品牌陶瓷專賣店看中了一款陶瓷地磚,展示樣品規(guī)格為800×800×11(毫米),看中后按經營者的要求,孟先生當場預付了500元現金。兩天后,經營者就送來了這批“貨”。 裝修快完工時,工匠師傅發(fā)現還差一點,孟先生便急急忙忙地趕到經銷商門店,要求再補一塊地板磚,可經銷商門店一時沒有現貨,最后只好將貨架上展示的樣品給了孟先生。孟先生將這塊樣品拿回家時,突然發(fā)現“樣品”的質量比他所購買的“貨”要好得多。不管是從光澤度、平展度,還是從顏色方面看,他買的“貨”都不及“樣品”,特別是厚度比樣品薄了些。于是,孟先生找商家論理,并要求退貨或賠償,經交涉無果后孟先生向工商部門進行了投訴。通過現場勘驗,工商執(zhí)法人員發(fā)現其瓷磚厚度只有9毫米,而其包裝上、樣品標簽上標示的都是11毫米。
工商部門認為,孟先生購買的“貨”薄了三毫米,是否屬不合格產品或偽劣產品,不好定論,但其產品包裝上、樣品標簽上標注的規(guī)格為800×800×11 (毫米),而實際規(guī)格卻為800×800×9 (毫米),存在短尺少寸欺騙消費者行為。雖然這行為不是經營者做出的,但其在進貨、驗貨時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依據《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物流公司心中的“不平”
“本來33公斤的重量,卻在包裝箱上寫明了30公斤。”近日,記者在佛山某物流企 業(yè)了解到,一些中小陶瓷企業(yè)為了減少運輸成本,陶瓷磚的包裝盒上標識重量比磚的實際重量要少幾斤。“這無疑增加了我們的成本,車跑起來明顯感到吃力,還要面臨被罰款的危險。”具有10多年貨運經驗、正在等待瓷磚產品裝車的司機陳先生對此很是氣憤。
據了解,一般情況下,普通貨車的貨運量在20噸左右,而實際上,跑佛山陶瓷貨運的物流車,每次拉的重量都是30噸左右,車跑起來明顯感到吃力。陳先生為記者算了一筆帳:一車20噸重的貨,從佛山到深圳一趟運費1600元,但現在相當于一趟拉了30噸,一趟就有了800元的差價。“由于路政在貨運上有重量規(guī)定,因此我們都曾經有過因超載而被罰款的情況。”陳先生表示,大企業(yè)做得較好,包裝箱上的標識與實際重量基本相符,而中小企業(yè)的產品與實際重量不符的現象卻時有發(fā)生。很多物流車都因超載被罰過款,因為路政方只看實際過磅的重量。
企業(yè)只因為代理商省成本
近日,記者走訪佛山陶瓷企業(yè)了解到,確實存在陶瓷磚包裝盒上標識重量比實際重量小的情況。“這幾乎是一種行業(yè)慣例。”一業(yè)內人士如此評價這一現象。
據了解,一般情況下,物流成本占到企業(yè)成本的5%左右,這對一些中小企業(yè)來講,也成為生存壓力中的重要部分。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yè)和經銷商的日子都很難過,物流成本減少的優(yōu)勢就凸顯出來了。
馬可馬克陶瓷銷售總經理杜延超表示,這種現象無疑是廠家在為代理商省運費。“最終這部分回報其實是轉嫁到了代理商的身上,這是一種很矛盾的現象。”據了解,小企業(yè)降低成本,主要體現在五方面,一是在燒成材料上;二是磚面釉料、色料的成本上;三是外包裝上;四是燒成時間上;五是磚的分等級標準上。而物流成本也是重要一環(huán),這部分成本的節(jié)約則為代理商帶來了實惠。
做厚還是做薄,是個問題
對于行業(yè)內存在的包裝與實際重量不符的情況,南昌金鵬建材總經理萬小華表示,據自己對市場的了解,一般情況下,大品牌很少有包裝與實際重量不符的情況,恰恰是小企業(yè)或二三線品牌,這種現象確有存在。“從佛山到南昌的運輸成本根據實際情況在變化,但普遍在140-180元/噸之間,所以如果一車能多拉10噸,就能節(jié)省1000多元。一年下來,這部分節(jié)約下來的成本費用也是相當可觀的。”
“這種現象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偷工減料,因為本來就沒有統一標準。”正因為沒有統一標準,而瓷磚的密度等方面又無法用肉眼識別,在多數消費者的心中,買越厚的瓷磚心里越覺得踏實。近日,記者在廣州各大建材市場對消費者的調查中發(fā)現,30%以上的消費者不知如何判別陶瓷磚的質量好壞,4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磚越厚,質量越好,心里會越踏實。30%左右的消費者認為,磚越薄對節(jié)約空間有利,但薄的磚是否經得起質量的考驗,還有待考證。
據悉,很多國內的消費者買磚追求密、厚,他們認為磚越厚,質量就越好。“正因如此,有些磚越做越薄,但也有些磚卻將厚度作為賣點,如諾貝爾陶瓷磚就比其它品牌的磚普遍厚1-2毫米。”
對此,新明珠陶瓷集團副總經理李重光認為,“陶瓷磚的未來發(fā)展必然是走向輕便、薄型、環(huán)保,市場的問題會用市場的手段去解決,用市場的規(guī)律去調整。消費者最終都會認識到正確的東西。”
陶瓷磚厚度標準缺失
據了解,關于陶瓷地磚的厚度問題,我國目前尚未出臺統一的強制性標準,一般由企業(yè)自定,而且其厚度的厚與簿會不會影響產品質量,目前還沒有官方的解釋,所以厚與薄并不能作為判別瓷磚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在某種程度上,磚的厚度與質量有關,但這并不是唯一判斷標準,關鍵應該是技術。”金歐雅陶瓷品牌營銷中心銷售總經理羅小文表示,“磚如果做薄了,技術卻跟不上,就有可能在燒成時間上不夠,從而發(fā)生二次變形。”
據了解,陶瓷產品的質量檢測都是在生產線上進行,由于熱脹冷縮的原因,雖然檢測是合格的,但冷卻后到達消費者手中時,有些產品也會發(fā)生變形,即使是品牌產品也難免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因此,技術和產品的售后服務好的品牌就凸顯出來了。“薄了沒關系,只要燒成時間夠,壓的密度夠,不會發(fā)生變形,質量基本就是過關的。”
越薄越符合環(huán)保理念
“如今的商品房寸土寸金,如果墻磚太厚,室內空間又損失不少。”隨著蒙娜麗莎建筑陶瓷薄板(PP板)的上市,陶瓷市場刮起一股空間魔法旋風,普通瓷磚也展開了一場由“磚”至“板”的“瘦身革命”。
據了解,蒙娜麗莎建筑陶瓷薄板(PP板)厚度僅5.5毫米,只有普通磚的1/3。另外,含鋪貼材料的PP板每平方米重量25公斤,僅是外墻干掛磚重量的1/8,且同時具有高硬度、耐磨損、超低吸水率等優(yōu)異性能,充分彰顯節(jié)能理念。由于PP板創(chuàng)新的鋪貼方法,鋪貼厚度加起來不到1厘米。“以一個2米×5米×3米的廚房為例,傳統瓷磚鋪貼厚度一般在40毫米左右,而PP板加鋪貼厚度不超過0.01米。如果墻地面整體鋪貼薄板瓷磚,可節(jié)約近5立方米的空間。”蒙娜麗莎相關負責人介紹。而在運輸成本上,PP板還可大大節(jié)約運輸成本,每輛車比傳統瓷磚運輸量增加4307平方米,利用率提高76%。
新明珠陶瓷集團副總經理李重光表示,國家標準中雖然沒有對磚的厚度進行嚴格規(guī)定,但在吸水率、抗熱度等方面則有規(guī)定。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越薄越對行業(yè)發(fā)展有利。“但磚做薄了,要保證質量,在技術上要求就更高。”李總說,現在終端消費者有一個誤區(qū),認為磚厚,質量就是好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隨著市場的成熟,消費者會慢慢接受產品的使用功能,而不只用厚薄去衡量。”
鏈接
國內一知名陶瓷企業(yè)曾經推出一份 《產品質量白皮書》自曝行業(yè)內幕:一些不法商家誤導消費者,比如,在判斷瓷磚吸水率問題上,一些商家引導消費者用這樣的方法來判斷:在瓷磚的背面滴水,以滲水的快慢來判斷吸水率的高低,并介紹說,滲水快的,吸水率就高,滲水慢的,吸水率就低。此外,還有商家告訴消費者,瓷磚越厚、越重的,它的強度也就越大。據透露,采用在瓷磚背面滴水法,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并不科學,這涉及到固液體之間的潤濕性問題,不能簡單下結論。
這份 《產品質量白皮書》還指出,瓷磚的強度和厚度、重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瓷磚的強度在本質上取決于質地。所以,在保持足夠強度的前提下,瓷磚并沒有必要做得太厚。
另外,瓷磚變形、出現色差、吸污、松皮等客戶投訴常見問題主要由兩方面原因所致,一是施工質量差、未按產品使用說明施工,二是瓷磚產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
對此,專家提醒消費者,選購瓷磚時,要注意辨別質量優(yōu)劣;施工時,要注意選用高素質的施工隊伍和人員,并要遵守產品使用說明,避免野蠻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