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營銷也是一樣。眼淚沒有刀槍的殺傷力,卻能讓鐵石心腸的人無條件投降。所以,營銷過程中的哀兵,經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張雪奎講師曾經在超市中用這招講價格,結果也是成功的。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銷售過程中,如果必要,可以運用叩頭流眼淚戰(zhàn)術,露出一副可憐相,向對方哀哀以求,刻意暴露自己的弱點,增強對方優(yōu)越感而獲得對方憐憫,進而達成目的。
不論中外,許多參加政治競選的候選人,最后使出的殺手锏,除了采取“銀彈”攻勢外,通常采取哀求戰(zhàn)術,動員太太、子女向選民們苦苦哀求,甚至下跪,說:“我丈夫(爸爸)情勢危險,請救救我們。”希望能以此博得選民的同情,拉抬聲勢,搶下游離選民的同情票。
其實這是應用了心理學上“心理低位”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人都希望別人所處的位置比自己低,而自己高高在上,只要自己的優(yōu)越感獲得了滿足,便會在無條件的狀況下答應許多事。
這種哀兵策略在營銷中時經常出現。像業(yè)務員在推銷時一味哀求對方;或是某賣方在二次降價后欲堅守價格,為了打破僵局,邀請買方去見他的上級主管。當買方人員走進房間,只見主管頭上纏著毛巾,腰上圍著毛毯,臉掛著愁容,一副病態(tài),還可憐兮兮地說:“頭疼、胃痛、腰難受,被你們逼得心里急。”如此一來,買方的立場再怎么強硬、無情,也很難不被打動,進而動搖了自己最初的意圖。
眼淚下的合同
日本一家企業(yè)與別家簽訂合同,甲乙雙方達成協定,但未簽合同,此時第三方愿以更低的價錢與甲方簽下合約。甲方出于商業(yè)信譽,將情況告訴了乙方,并提出不可能有補救的措施。乙方了解甲方的心態(tài),又不想變動實質性條件,便在談判中反復解釋并言詞懇切地流下眼淚。這個年紀不輕的乙方代表所流淌的眼淚產生了極大的效果,會談氣氛變沉悶了,甲方代表的攻擊力被凍結了。
甲方代表人建議休會后在內部進行討論,提醒與會者某先生的眼淚值多少錢?請大家商量。最后,甲方同意再讓步幾萬美元。乙方代表的眼淚贏得甲方人員的同情,成功完成這筆交易。
張雪奎老師認為,叩頭流淚戰(zhàn)術確實是推銷產品時的一大勸說秘訣,但是除非不得已,別輕易使用這個殺手锏。因為引人同情的哀兵策略偶一為之,往往具有出奇制勝的妙效。若是一個經常采取低姿態(tài)苦求別人以博取同情的人,就像一個好手好腳卻在路邊向人行乞的年輕人,不但無法引起任何的同情,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值得同情,有時還會招來不屑和鄙視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