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蘭,女,52歲,1994年10月從福建省建陽市竹制品廠下崗。她從開辦一家竹木加工廠起步,最終把一處舊倉庫發(fā)展成為一家固定資產300多萬元的民營企業(yè),安置下崗失業(yè)人員100多人,先后被評為“福建省>女職工標兵”和“福建省十佳杰出女性”。
1994年10月,建陽市竹制品廠停產,我和廠里幾十名職工一道下崗。
這一年,我42歲,屬于最難實現(xiàn)再就業(yè)的“4050”人員。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艱難可想而知,在家里閑著肯定不行。
思前想后,我決定還是去干自己的老本行,開辦一家竹制品廠。
對于一個下崗女工而言,要辦自己的工廠談何容易。缺少資金,這是我碰到的第一個難關。除了四處籌措之外,我還在家人的支持下抵押了自己的房產,又貸款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租賃了300多平方米的舊倉庫作為車間。
招聘員工的時候,我堅持招用了10名下崗姐妹。我覺得,在患難之中一起創(chuàng)業(yè),一定能夠成功。
我的工廠就這樣開工了。一切似乎都很順利,第一批產品很快銷售一空,我掘得了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
【記者手記】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陳金蘭便告別了下崗的苦悶,重新建立了創(chuàng)業(yè)的信心,實現(xiàn)了再就業(yè)。人生之路,又灑滿了燦爛陽光。
建廠之初,企業(yè)規(guī)模小,產品很難得到客戶信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著實動了不少腦筋,費了很多心血。
福州一家外貿公司準備出口一批從浙江進的竹串時,突然發(fā)現(xiàn)儲存在倉庫里的部分商品發(fā)生霉變。幾經交涉,生產廠家卻因為貨款已經到手,堅持拒絕承擔返工責任。
外貿公司心急火燎,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得知這一消息,我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迅速帶著技術員趕往福州,對這批出口商品進行挑選和加工,最大限度地減小了外貿公司的經濟損失。
一場危機過去了,外貿公司準備給我結算各種費用,我搖頭謝絕。我的真誠打動了外貿公司的營銷人員,于是,給我的訂單也從50箱一直增加到700箱。
去年夏天,工廠接到新加坡客商的一批竹筷訂單,由于設備螺絲松動造成產品長度誤差。有人好心地給我出主意,這么點誤差肉眼很難識別,不妨去求客戶高抬貴手,減少企業(yè)的損失。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因為我深信,質量是企業(yè)競爭的法寶,不論自己怎么吃虧,也不能把遺憾留給客戶。
我安排職工重新選料加工,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了訂單。新加坡客商十分感動,不僅和我們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還介紹了許多新客戶。
【記者手記】誠信經營路更寬。只有抓質量、講信用、守法經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企業(yè)做大做強。陳金蘭憑著閩北山里人特有的淳樸與厚道,終于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站穩(wěn)了腳跟。
我有產有業(yè),很多人都認為我肯定是一個“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