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風景”劉建華個展昨天下午在張江當代藝術館開幕。這個展覽實際上只有一件作品,也可以說是由成百上千件作品構成。一眼望去,整個展廳里被無數(shù)白色的陶瓷器具填滿,而它們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幅立體而具象的沙盤地圖——那是外灘和陸家嘴。
但當你俯身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鱗次櫛比的樓群,那些上海的標志性建筑,并非按比例縮小的實體模型,而是一些再平常不過的陶瓷的壇壇罐罐。在樓群的下方,則是數(shù)不清的各種日常所見之物。有讓人感覺輕軟的書本、玩具、鞋帽,也有意味著強悍和暴力的榔頭、坦克、槍械、戰(zhàn)斗機,還有家用電器等商業(yè)時代的品牌產(chǎn)品。這些繁復瑣碎的日常形象,填充了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社區(qū)。遠方有飛機起降,有高速列車穿越人煙稠密的城市。
白色陶瓷,這種材質的意義這時候就浮現(xiàn)了出來。它是白色的,因為抽去了那些日常之物原先的繽紛色彩,而整體上形成了一種肅穆寧靜的氛圍,甚至顯得不真實、詭異、冷酷。而陶瓷易碎的特性,又讓人生出恍惚。不管是暴力的還是柔軟的,都那么脆弱不堪。即便高高的樓臺,也只是后世塵煙。
這樣的感覺,在龐大的“外灘地圖”對面得到對應。一件名為“水中倒影”的作品孤懸墻上。那是陸家嘴金融區(qū)幾幢著名建筑的陶瓷浮雕,但卻像是水中的倒影一樣扭曲變形,如同鏡花水月。在高速變遷、匆忙追趕的時代中,每種真實的存在,都有可能被轉換成不真實的感受。從一件玩具,到一個城市,莫不如是。
從2003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計劃《威尼斯地圖》開始,劉建華把眾多毫無關聯(lián)的單個陶瓷造型組合成整幅地圖,并以某些特定造型隱喻都市風景中的某種特定涵義。后來,這組作品開始了在世界各地的旅行,都柏林和紐約的市民都曾在當?shù)氐拿佬g館和畫廊里饒有興味地見識過劉建華版本的本城地圖,曼哈頓和朝鮮半島的形象也都曾出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如今,這組作品終于變身上海,拼合出上海地圖中最著名、最易于識別的外灘部分。
看到劉建華的這組作品,很容易讓人想起北京藝術家展望。以不銹鋼太湖石作品著稱的展望,有一件作品是將不銹鋼的鍋碗瓢盆,拼合出恢弘的北京城。表面上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展望的材質是不銹鋼,而劉建華的作品是白色陶瓷。但實際上表達的意思卻南轅北轍。展望的不銹鋼北京,或許是顯示了剛強的權力中軸線,在鍋碗瓢盆的庸常生活中也無所不在。而劉建華所呈現(xiàn)的,則是一種易逝、虛幻的美學。
“漂浮的風景”創(chuàng)作其實很早,2001年藝術家劉建華就已經(jīng)開始創(chuàng)作《日常·易碎》系列。20多年來,在雕塑和裝置中嘗試過木材、玻璃鋼、陶瓷、不銹鋼等多種材料之后,他還是鐘情于陶瓷。他的陶瓷作品,也都是在上海的工作室內(nèi)制作模型,然后拿到景德鎮(zhèn)燒制的。這很可能源于劉建華的一些個人情結,他出生于江西,最初在景德鎮(zhèn)學習陶瓷工藝。那里是他藝術的起點。